植保无人机的效率是有目共睹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诗道出了农民的辛勤与汗水。为了每一粒粮食,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挽起裤脚下田一点点去喷药,去除草,去观察粮食缺肥还是缺水……
幸好,现在有一个既省时省力,又科学准确的好帮手:农业植保无人机,让农民拥有一双“空中之眼”,在农业领域带给我们超乎想象的变革。
特别是提到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就更离不开植保无人无人机的助力。
先不说美国农场主用飞机播种、浇水、扫射麻雀的事儿了,就连比较贫穷的河北农村,都在使用无人机给玉米、果树浇水。当无人机飞过土地时,它不仅能统计播种数量,而且能迅速拍摄到害虫,通过分析植物的照片确认它们是否长势良好等。
譬如在大型农场,农民不可能对每一块耕地的土壤状况都了如指掌,只能对大规模的农田采取统一的种植和作业方式。而农用无人机的出现和应用就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想要保障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果,长航时才是王道。
如果把任务载荷看做是完成任务的“福尔摩斯”,那么长航时就是其最可靠的助手“华生”。
譬如在无人机的机身上安装上特殊的光谱分析仪,它能精准且快速判断出茫茫田野中谁病了,患了什么病,同时还能携带药物对患病植株进行一对一精细治疗,帮助农民提高喷洒杀虫剂的精准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通过无人机,农民可以及时了解、跟踪每块农田的土壤状况和作物长势,精准地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从而达到收益最大化。当然,这一切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就在于有安全可靠的动力系统提供保障,有充足的航时能够支持其完成大范围面积的作业,使其安全高效提供精准资料。
一般对无人机飞防没有接触过的农民或是创业者,在咨询植保无人机时第一个问题会是:“请问载重最重的无人机是哪一种?”紧接着他们会问:“这个机子多少钱?”听到几万的回答后就会把电话挂了。载荷大的飞机实在太贵了,然而植保无人机作为一个农具、一个劳动工具,是有一个效费比问题的,载荷与续航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
载荷特别大的多为油动直升机,油机的持续作业能力没有得到使用者们的认可,他们都认为:大型油动直升机适合较大面积的农场,飞1-2小时就收工。
然而就我国的农业作业环境来考虑,大面积农场集中在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而南方丘陵地带则更为复杂,也在植保机作业的同时对其药物与续航的补给有了更高的要求,更适用于以电力为动力的无人机。
而且业内人士表示:“电动无人机需要考虑电池的续航与药箱的使用时间的协调,一款无人机的载荷是通过科学确定的,并非单纯越大越好。”
作为国家发展精准农业的一线部队,各种农机产品需要从南至北的经受考验,而智慧农业更是需要运用科技手段,为农民谋福利,为农业发展创造新机遇,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果需要保质保量,如果称载荷任务用以精准勘测和洒药是在施魔法,那么续航能力就是保证魔法得以顺利实现的魔杖,希望这两方面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让智慧农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
2025-04-24 10:27
2025-04-23 10:17
2025-04-22 13:08
2025-04-22 13:07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1
2025-04-21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