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无人机植保服务仍处红利期 交易平台机会涌现

2016-10-26 12:27 性质:转载 来源:36氪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消费级市场被大疆统治之后,无人机厂商又开始探索垂直市场,比如农业植保。大疆、零度智控、极飞等上百家厂商的进入,快速使得植保无人机在硬件层面上进入同质...

消费级市场被大疆统治之后,无人机厂商又开始探索垂直市场,比如农业植保。大疆、零度智控极飞等上百家厂商的进入,快速使得植保无人机在硬件层面上进入同质化竞争,但2015年全国的出货量不过数千台,还包括了政府补贴因素。

中国 18 亿亩耕地中,应用航空植保的只有 2%,而美、日则已经超过 50%。无人机厂商涌入依然没能快速普及,主要在服务供给和标准化不足。


无人机作业

以水稻举例,无人机服务普遍在 10 元 / 亩,而人力每天需要支付 120-150 元,可喷洒十余亩,两者成本已经接近。但现阶段手动操作还有门槛且会直接影响作业效果,如果耽误了庄稼打药无异于断了农民的收成,因此必须有专业的飞手执行任务,但市场上的职业飞手不过数千人尔。

意识到这点以后,无人机厂商为了培育市场也做起了服务。截止今年 10 月,极飞的 500 人服务团队已经完成超过 200 万亩的农田喷洒,还接入了支付宝。同时大疆和极飞也都在执行开设培训学校的计划,以解决服务人员供给不足问题。

目前供给飞手的玩家共有三类:硬件厂商(目的是卖硬件)、合作社和民间飞手队(难成规模)、农资厂商(目的是卖农药,想法相对传统)。

而在市场供不应求的红利期,农田管家则想做一个交易平台,不做硬件、培训学校,只做资源的匹配。这仍遵从 O2O 的逻辑,核心是供需体量、服务质量和网络效应。

为什么一定会存在交易平台呢?农田管家 CEO 余洋认为,经过拖拉机市场的教育,农民应该意识到租赁服务比购买机器效率更高,且农民即使购买了无人机也不会用。此外,由于每个地区的农忙期不同且只有短短两三月,职业飞手需要跨越地区才能接到更多订单,否则将面临 " 单日收益高,但大部分时间赋闲 " 的问题,因此解决信息匹配的交易平台具备价值。据余洋观察,平台上的飞手 " 跨省作业是常态 "。

不过植保飞行仍是非标性服务,在针对不同作物细化飞行高度、速度、每亩药量、颗粒度标准后,飞手必须经过考核才能上岗。服务过后平台方还要检查是否有漏喷、重喷等情况,并派人去抽检。

负责服务把控的人也负责地推。与扫码一条街不同,农村用户密度低的多,地推人员一天拜访 5 家用户就不容易了,因此农田管家会按城市覆盖的区域做地推,每个人负责一个县。余洋称其飞行演示后的转化率较高(具体数据不清),市场仍在获客的红利期。

从襄阳开始,农田管家业务主要在湖北省,共完成 10 万亩农田喷洒,复购率达到 80%。平台规定一架飞机可每天喷洒 300-400 亩田地,价格平均 10-15 元 / 亩,平台会抽成 15% 左右,考虑到成单率,根据不同订单也会补贴或提高。

如何盈利、如何面对同质化竞争,是 O2O 平台必然要面临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农业市场都需要有人来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目前拼的则是飞手服务规模化、标准化的能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