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无人机火了,无人车还有多远?

2016-09-26 07:41 性质:转载 来源:神州泰坦专业汽车改装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在创业浪头高涨的时代,每年都会兴起一个关注度极高的产业。所有的人都瞄准它,不时往里投入人力和资本。在众人拾柴下,这个产业的火焰自然也会高起来。20...

在创业浪头高涨的时代,每年都会兴起一个关注度极高的产业。所有的人都瞄准它,不时往里投入人力和资本。在众人拾柴下,这个产业的火焰自然也会高起来。

2016年可算是无人机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众多品牌的无人机拔地而起,平地升空。在行业火热的背后,则是激烈的竞争。

就在无人机混战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发现,另一款无人系列产品高调亮相,它就是无人车。

就字面理解,无人机和无人车该属于同一种类型的东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二者差别极大。单就技术层面讲,也有着天渊之别。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的应用,决定了它所要实现的技术是‘躲避障碍物’。只要实现了‘躲避障碍物’,可以说无人机的技术就已经基本完成。

然而,无人车却并不这么简单。首先,无人车是载人的,并且背后无人操控,行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均由汽车自己解决,乘客插不上手。想想,乘客怎么才能把自己放心的交给一个没脑子的汽车呢?这就要求,无人车要提供比无人机更优越的保护,程序上要更先进,更安全,做到万无一失。其次,在道路上,无人车遇到的障碍物并非如同无人机所面对的是静止的,无人车要解决的是如何避免与移动物体的相撞,由于道路上移动物体的移动轨迹并不能预先判断,所以这就增加了无人车的技术难度,要求无人车的探测更敏感,并且具备突发事件规避危险的能力。

如此高端的技术,放在以前,一定认为是天方夜谭。但是现在,离它的实现仅一步之遥。谷歌、特斯拉、UBER、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百度等众多公司都参与进无人车激烈的最后角逐之中。

在网络,有关无人车的消息,时常进入眼帘。

据报道,在美国,UBER无人车已进入测试阶段。

2016年9月14日,UBER无人车正式向公众开放。来自匹兹堡的1000名UBER忠实用户体验了UBER的无人车服务。

这1000名用户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作为无人车发展的历史参与者,他们帮无人车开了个好头。

然而,无人车在道路上的行驶也并非一帆风顺。

就在特斯拉自动驾驶死亡车祸的深入调查仍在进行中的时候,谷歌这边也出事了。外媒报道,谷歌无人驾驶原型汽车美国当地时间23日,谷歌汽车在山景城与一辆商务货车撞在一起,车身侧面大面积凹陷,而这可能是谷歌汽车遭遇的最严重车祸。

虽然据目击者描述,无人车不该负责事故的主要责任,但是无人车中的测试人员显然被吓得不轻。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有23%的美国人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乘坐无人驾驶汽车。

产品技术的实现有时并不很难,相反,得到人们的信任才是一个产品最难突破的瓶颈。无人车的道路还很长,它们必须更加完美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将来获得用户的认可,成为改变现实生活的革新者。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