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农村老年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城市化进程制约了河北植保无人机的发展。
传统农业没有规模、效益,无法满足年轻一代对生活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外面打工,造成传统村庄的衰落。“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山东省某村支书肖洪生坦言,“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
三四十岁的人都不愿意种田,有种粮大户在农忙时无奈地说:“人总是要吃饭的,种粮是一项永远不会下岗的工作。可我又不能永远种下去,总得培养一些年轻人。其实,现在种地都机械化了,不像以前那么辛苦。我曾经去职业学校招聘农机手,可是人家告诉我,他们不培养这类人。”
很多村民家里是年轻的夫妇外出打工,奶奶带着孙子,家里的地全由爷爷一肩扛。调查显示,许多村庄七成以上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还有两成以上边种地边打零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60岁以上老人和家庭妇女。
城镇化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的面貌。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虽然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他们没能取得城市的身份,但是他们的实际工作已经从种田变为务工。大量青壮年离去,留在农村的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种地的任务很多地方就是靠这些人承担了。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所谓“无农不稳”,人首先要吃饱饭,其次才能从事各种工作。现在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没有壮劳力种田,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留在农村务农的大多是体力较弱、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在我国广大农村,科学种田的理念并没有普及开来。延津县农技推广站站长郭培荣说:“地越种越馋了,地力下降,化肥用量难减下来。”现在推广科学施肥,一亩小麦施25斤化肥就行,但普通农户怕施肥少了,产量上不来,往往要上50斤。“现在种地轻松多了,但技术要求更高了,靠老把式恐怕难跟得上。”郭培荣认为,延津小麦十几年进行了4次大的品种更新换代,每个品种啥时种,啥时打药,怎么扶苗,各有各的讲究。比如,农药打到小麦基部效果好,但许多农民使用喷壶,洒在了叶面上。
农村缺乏足够的青壮年劳动力,老一辈的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不懂得科学种地,土地又分散、不集中,这种种因素都不利于河北植保无人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更不用提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河北植保无人机了,河北植保无人机无用武之地。
2025-04-30 11:19
2025-04-30 11:18
2025-04-29 14:05
2025-04-29 13:46
2025-04-29 13:44
2025-04-28 13:44
2025-04-27 11:13
2025-04-27 11:01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