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开场Intel中国区总裁杨旭所言,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创新时代。技术在不断地演变,计算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展,变得无处不在,嵌入进我们的衣服、汽车和家电。“万物智能互联”将是新一轮技术发展的方向,而RealSense(感知)计算则是万物智能化过程的首要前提。
怎么理解呢?我们人类是通过五官感知世界,而机器暂时还做不到五感,暂时只能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这个世界,比如房间的大小、障碍物、人的表情、手势等。而Intel推出的RealSense实感技术正是通过多组摄像头捕捉2D图像,经过计算变成实时的3D图形,从而让机器人“看见”真实的三维世界。
人为什么有2只眼睛?因为我们必须通过眼睛的左右距离,与观察对象产生的视差(Parallax),在我们大脑里还原出一个立体的物件,即产生深度和距离等信息。机器也是如此,如果只用一个摄像头,其捕捉到的也只能是2D图像,计算机能获取的是长度、形状、色彩等信息。但如果采用双目摄像头,便能透过视差将2副2D图像处理(还原)为3D图像。
Intel在IDF上特别强调,RealSense技术不仅能让传统的电脑识别人脸、表情、手势等指令,更能应用于“地面”和“天空”领域。所谓“地面”即指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比如应用了RealSens技术的扫地机器人可以轻松构建房间的三维模型,不会重复清扫、更不会遗漏房间的死角。而“天空”即指当前备受关注的无人机领域,RealSense技术也能让无人机轻松实现智能化——除了能识别避障物以外,更能实现智能路径规划,也就是真正意义的智能避障功能。
此前,5iMX曾今剖析过RealSense技术于无人机上的应用,但当时的信息并不全面,而这次我们通过近距离接触获取了更全面的信息。目前Intel RealSense实感产品共有四种型号,SR300、R200、LR200和ZR300。其中,SR300主要用于近距离使用,R200和LR200用于远距离使用,而ZR300除了远距离使用外,精度更高,还可以感知物体运动。
无人机主要采用R200和LR200产品,Yuneec台风H也是采用的R200(实际发货时为选配套件)。它具有2个红外线摄像头、1个红外线发射器和1个RGB标准摄像头,并集成一颗指甲大小的图像处理器。在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白天),R200可以识别10米左右的障碍物,并分辨出他们的形状和位置。而在夜晚,借助主动红外线发射器,R200也能感知5米左右的障碍物。
5iMX在与Intel感知计算事业部总经理鲍克勤博士交流过程中获悉:R200确实为非可见光(红外线)视觉,主要依赖2个红外线摄像头捕捉的数据构建三维图像,RGB摄像头为辅助摄像头;主动红外线发射器受功率限制照射距离只有5米,虽然可以增大功率获得更好的效果,但耗电量也会成倍增加;RealSense模组可以应用于任何无人机,包括封闭和开放的飞控系统。Intel的初衷就是以较为廉价的方案提供给无人机厂商更多的创新可能。
Intel还强调,RealSense技术不仅可将一切“看到”的视觉数字化,而且它自带低功耗图像处理引擎,不需要借组外部计算机(比如飞控)参与运算,而是直接输出已经数字化的三维信息。此外,它还很便宜。Intel同时提供RealSense SDK,跨平台的API驱动,支持Linux、Android、OSX和Windows,让无人机厂商可以快速开发出更具创新意义的产品。
其实早在2016年的CES展会上,Intel CEO柯再奇(Brian Krzanich)便演示了基于RealSense技术的无人机壁障跟随技术,然而,由于是在室内演示,无GPS环境,Intel不得已采取了Optitrack技术(通过安置在头盔和无人机上的红外线小球,Optitrack能追踪物体的行动轨迹,从而实现类似室外GPS环境下的“跟随我”)来让无人机实现对目标的跟随。这套“室内定位解决方案”后来也引来作弊的质疑。此次,Intel原本打算在室外来场无人机智能避障演示,结果天公又不作美,深圳连续雷雨不断,加上会场所在地为市中心,故不得不取消。
2025-04-18 13:52
2025-04-18 13:51
2025-04-18 11:02
2025-04-18 10:58
2025-04-18 10:54
2025-04-17 11:01
2025-04-17 10:59
2025-04-17 10:58
2025-04-17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