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习大大调研了三家媒体单位: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央视,并主持召开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
习大大非常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他认为这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并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即: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习大大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涉及到创新性和时效性,不得不提到习大大在调研新华社的时候,一架红色机身的无人机出现在新闻画面中,习大大还接过工作人员递过的手持视频直播云终端,拿在手里对着随行人员试拍,体验无人机航拍视频作业状态。
这是上午10时许,习大大来到新华社调研,首先参观了“历史与发展”主题展览馆。社史展厅内,习大大仔细察看了旧时的发报机、装毛主席手稿的箱子、延安时期的手摇马达和现在先进的海事卫星、无人机,了解新华社发展历程。他不时驻足,询问有关情况。新华社负责同志介绍,他们正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每天用8种文字向世界提供全媒体新闻和信息产品,还组建了专门使用无人机采编新闻的队伍,习大大对此表示了肯定。
说起这支无人机新闻采编队伍,早在2015年6月15日,新华网新闻无人机队就已经成立。天津港“8.12”重大爆炸事故现场的航拍视频,就是这支无人机队伍采集的。2016年1月9日,新华网无人机频道正式上线。
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在上线仪式上说道,“没有先进技术的媒体,是没有未来的媒体。” 田舒斌同时表示,2016年新华网将建立覆盖全国的十余个无人机基地,形成垂直的专业无人机服务;新闻无人机的总保有量也将从目前的50架发展至100架,甚至150架。
那么,无人机真的准备好了吗?它能不能承载新华网的最新理念“让新闻离你更近”?
我们知道,当前的新闻航拍仍以载人直升机为主,行动不便捷、成本过高不说,对驾驶员和拍摄记者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随着在航拍领域的迅猛发展,无人机往往能深入到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还能实时传回画面,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并且降低了工作的成本和危险性,成为新型新闻报道工具。
在习大大调研新闻画面中出现的无人机,出自湖北武汉一家叫易瓦特的无人机企业。在谈到无人机在新闻报道中的贡献时,易瓦特董事长赵国成举了一个现实的例子:2015年6月份的“东方之星”事故发生后,易瓦特多次奉调进入救援水域拍回来一些图片,这些资料对搜救以及灾害评估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前,利用无人机进行新闻采编还刚刚起步,除了技术上不断适应需求的创新,还有人才队伍、使用政策、管理方案的滞后性也考验着这一形式能否在短期内快速发展。
但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在新一轮媒体变革的浪潮中,竞争会更加激烈,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等都需要报道工具的求新求变,无人机的加入将催生出全新的报道形态。
2025-04-28 13:44
2025-04-27 11:13
2025-04-27 11:01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
2025-04-24 10:27
2025-04-23 10:17
2025-04-22 13:08
2025-04-22 13:07
2025-04-21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