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CES期间,中国无人机厂商Yuneec通过引入Intel的Real Sense实感技术,在现场展示了其新品Typhoon H自动避障与主动跟随功能,在蜿蜒的赛道与错综的林木间,无人机紧随主人高速飞行,并且巧妙地避过障碍物。
而就在大家还在为停留在演示阶段Typhoon H而惊呼感叹时,智东西了解到国内一家初创团队,声称早在2015年1月份推出的产品PX 400就已实现该功能,并将于今年第一季度将出售另一款通过智能手表操作的具有跟拍与避障功能的无人机。
1月21日,智东西来到深圳飞豹(FLYPRO)无人机公司,在曝光次数不多的品牌背后,是等高跟随15m/s、红外避障有效检测距离0.1-15米、语音控制等创新技术在新品XEagle的实现。
背景:从电商到硬件 跨度靠扬长避短弥补
据飞豹无人机创始人兼CEO林海介绍,他与联合人创始人曾华均于2014年创立飞豹品牌。在此之前的十年,两人同属某电商贸易公司,主要经营航模、无人机及周边产品,其经营范围覆盖了德、日、美、韩等国,SKU(库存量)达上万种。
而在此期间,通过受理大量用户意见与产品问题,并在用户与工厂、公司之前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两人在航模及无人机领域积累了相当广泛与深入的用户反馈,能够对用户体验进行准确的把握。
套用林海自己的话来说,“我们熟知市面上哪一款无人机卖得最好,哪一款卖得不好,同时,通过大量的用户与厂方的信息汇总,我们能全面分析出其内在原因。”
在2013年底,林海和专攻航模组装、飞控系统研发的曾华均开始琢磨起做一家独立品牌的无人机公司,一人负责渠道与用户、一人把握技术与研发,各取所长。
公司于2014年初正式成立后,两人也开始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
团队:人才靠引进 更青睐科技新型
据林海介绍,从成立之初约10人的团队,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团队已成长为近100人的队伍,研发成员约50人左右。
除作为联合创始人曾华均在产品整体布局上进行把控外,飞豹还与西南航天航空大学、南方航天航空大学等高校的无人机飞行队达成合作,不定期引进相关人才。
林海表示,航空高校的学生拥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与研发能力,通过密切合作,无人机公司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商业化,实现更高的价值产出。
在某种程度上,相比经验型人才,飞豹团队更看重科技院校的新型人才。其中技术总监在大学期间曾任其飞行队队长,曾参与过由中国海军主持的“海鹰项目”,主持负责侦察机的验证机型研发。
针对运动场景中的极端环境,飞豹团队特意从澳大利亚邀请了某电池管理专家。众所周知,在低温下无人机的电池续航时间将受到较大影响。据林海透露,通过电芯的筛选与整体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在最近一次哈尔滨的演示视频拍摄过程中,XEagle的续航时长达到了28分钟。
项目:定位运动人群 避障和语音控制是亮点
当航拍功能已成为无人机初创团队的核心切入点时,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在前期搜集到的大量用户反馈信息中,林海等人发现,在众多无人机爱好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同时也是热爱运动的人群。
从更细分的运动场景应用切入,是避开由大疆(DJI)开辟出的成熟型航拍市场的差异打法,林海这样认为,从此着眼,飞豹也确实在产品中加入了许多更人性化的功能。具体包括:
1. 智能手表八方位挡旋钮式操控,一键跟拍速度可达15m/s(相当于55km/h),针对运动中无暇顾及复杂的摇控器使用场景;同时,将气压传感器模块缩小至手表内,以实现等高度跟拍。
2. 语音操控,具体使用方式包括两种:一是将自己的语音命令录制保存后,用户发出命令时手表再调用匹配;二是使用标准语音模式,用户模仿。具体包括起飞、跟拍、降落等常用命令。而关于该功能处理模块与语音技术服务商,林海并未透露。
3. 高速自动避障。实际上,现在市面上具有自动避障功能的消费无人机并不属首例,如ARDrone Bebop,Phantom 3 Professional,但对于一家初创团队而言,仍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2025-04-29 14:05
2025-04-29 13:46
2025-04-29 13:44
2025-04-28 13:44
2025-04-27 11:13
2025-04-27 11:01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
2025-04-24 10:27
2025-04-23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