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让教官告诉你,怎样才能拿到一本“无人机驾照”

2015-12-24 16:35 性质:转载 来源:界面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今天,这位资深的民用无人机教官,决定坐下来和我们谈谈,他所在的这个特殊的行业,他的经历,他的教学,以及他的“学生”。

  时至今日,无人机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中。不仅如此,人类对无人机的使用要求更加严格,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无人机在专业实践中的作用。事实上,早在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实验时,无人机就已经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协助花粉的传播。

  然而,随着无人机的曝光度加大,人们的兴趣提升,是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无人机的操控者呢?下文我们将围绕张军——中国第一批民用无人机教官,来聊聊那些你不知道的有关无人机驾照的事儿。

  在成为中国第一批民用无人机教官之前,张军已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简称二炮)飞了12年的无人机了。

  作为“军转民”技术的典型,无人机行业自然对来自部队的无人机专家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所以从二炮转业后,来自革命老区江西上饶的张军来到深圳的无人机企业,受命领导一个团队,开展无人机业务。

  接受新工作之后,有着十余年无人机行业经验的张军,顺理成章地在中国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开班的时候,成为全国第一批民用无人机教官之一,并随后培养了中国近十分之一的持照无人机飞手,协助袁隆平旗下的隆平种业,进行了无人机作业下的杂交水稻制种实验。

  今天,这位资深的民用无人机教官,决定坐下来和我们谈谈,他所在的这个特殊的行业,他的经历,他的教学,以及他的“学生”。

在张军的控制下,无人机十分灵敏

“无人机驾照”前世今生

  其实在2013年之前,中国是没有“无人机驾照”这种说法的。在被业内人士称为“无人机元年”的2014年,国家民航局确定了中国AOPA对无人机驾驶员的管理职责和范围,无人机证照管理成为进行时。

  中国AOPA,即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它既是国际私用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IAOPA)的中国分支机构,是IAOPA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也是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国家民航局”)确定的无人机驾驶员资质管理机构。

  2013年11月,国家民航局发布了一份咨询通告,即《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时规定》。

  在这份咨询通告里,国家民航局将无人机驾驶员的管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无需证照的管理;二是由行业协会实施管理;三是由局方实施管理。

  根据第二个部分,中国AOPA向国家民航局递交了管理备案申请。经过民航局审定,中国AOPA最终获得了此项管理资质。

  2014年4月29日,国家民航局正式下发《关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确定由中国AOPA负责,在视距内运行的空机重量大于7千克的和在隔离空域超视距运行的,所有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

  张军介绍,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中国AOPA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的教官的资质认证和培训的工作。

  此后不久,这批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无人机行业的“黄埔一期”的无人机教官,正式在北京开始了培训。最终在当年6月,全国共有20多家机构的50个人,拿到了中国AOPA的“教官证”。

  这次被中国AOPA执行秘书长柯玉宝称为“(无人机行业)跨时代意义”的培训,培养了中国无人机飞手的第一批“母鸡”。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批“母鸡”不断在国内各地“生蛋”,他们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在中国陆续培养了超过1000名各类单旋翼、多旋翼固定翼无人机飞手。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

亲密接触无人机十六年

  1999年,18岁的张军辞家别亲,参军入伍到了二炮的无人机侦查大队。

  无人机侦查大队在二炮的工作,主要是侦查导弹发射车,或者阵地周边环境,飞行距离一般都比较远。为保守军事秘密,这段时间的工作,张军并未做太多介绍。我们知道的是,在二炮飞了12年左右的无人机之后,2011年,张军决定转业到地方,开始了自己的“军转民”之旅。

  2011年的中国,民用无人机行业还没有引起太多舆论的关注。大疆的汪滔还在实验室,苦心孤诣地研究“PHANTOM(精灵)”系列第一代无人机。

  但是即将到来的智能硬件革命,已经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2011年,深圳的无人机企业华越无人机成立了无人机相关的应用,并成功挖到了这位从二炮“毕业”的无人机专家。

  2012年初,张军正式入职华越无人机,开始涉足民用无人机的专业工作。

  由于和袁隆平旗下的隆平高科合作,进行无人机条件下的杂交水稻授粉工作的需要,公司决定派张军率队,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以下简称“总参60所”)学习民用无人机业务知识。

  “当时我们学的是NZ-3,专门用于农业的无人直升机。”张军介绍,他们一行19人,从2012年5月底开始培训,一直到当年的10月份才培训结业。

  这是从离开二炮到民用无人机领域之后,张军接受的最系统的无人机培训,也为张军在一年多后,无压力通过中国AOPA教官证资格的前奏。

  在2014年6月,中国AOPA第一期“黄埔军校”的50人中,深圳派去了两个,张军是其中之一。

  全部考试都合格后,参加培训的学员,将获得中国AOPA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及教员资质签注,拥有单独开展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的资格。

  “在北京培训了一个月左右,我们通过了AOPA的教员考试,顺利拿到教员证。”张军回忆,随后华越无人机旗下的无人机教育培训公司中科大智,根据AOPA要求的课程设置、飞行场地等硬软件设施,向AOPA申报培训资格证,准备进行招生培训工作。

  2014年10月,在AOPA第二届教员培训开始前后,中科大智拿到了全国第一批培训资格证,成为深圳第一家有AOPA认证资质的无人机教育培训机构,张军成为最资深的教官员。

  张军入职华越无人机之后,除了参与筹建深圳第一家有AOPA认证资质的无人机教育培训机构外,另一件大事就是协助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实验。

  2012年前后,袁隆平教授和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等三位院士,发起了一个攻关课题——“全程机械化制种”。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无人机辅助授粉和播洒农药。

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

  据张军介绍,杂交水稻的制种是非常复杂的。

  一般在制种基地里的水稻,分为父本和母本。传统的授粉方式是工作人员拉着绳子,把父本的花粉沾到绳子上,再带到母本上,完成一次授粉。

  由于绳子沾到的花粉有限等原因,考虑到授粉的效果,杂交水稻的父本和母本种植比例是2:10左右,即2棵水稻父本,对应种10棵水稻母本。

  在早期劳动力低廉、充足的条件下,虽然授粉成功率不足20%,也勉强能够维持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农业工作,“招到的工人也大都在50岁上下”,因此全程机械化制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人机起到的作用是,在每秒5米或者3米的飞行速度下,通过无人机螺旋桨制造的人造风场,把最高达两米的水稻父本上的花粉,吹到两侧稍矮一些的水稻母本上。由于人造风的吹动,水稻也在左右摆动,授粉也更加充分。

  “这对无人机的飞行技术要求很高。”张军说,“高度和速度直接影响风速,风速则直接影响授粉效果。”

  而且杂交水稻的制种,最佳的授粉期只有10天左右。同时,制种对花期、温度等都非常敏感。因此,无人机一定要选择在最好的窗口期起飞。这对无人机的操作也构成了压力。

  2012年4月19日,张军和他的同事们在海南的杂交水稻种植基地里,开创了无人机辅助授粉的先例后,杂交水稻的全程机械化有了保证。

  “飞机在父本上飞行之后,你可以看到漫天都是淡黄色的花粉。”张军说。“飞完一圈下来,飞机的螺旋桨上都沾满了厚厚的一层,尝一下像蜜一样,都是甜的。”

  这种情况下,水稻父本和水稻母本的种植比例也达到4:40,甚至8:100。也就是说,在无人机的辅助下,杂交水稻的授粉,已经可以实现4棵父本为40棵母本,乃至8棵父本为100棵母本的授粉。

  “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一直探索在多大的风力下,花粉传播有多远,授粉成功率如何等等。”张军表示,目前无人机授粉的杂交水稻结实率,已经达到50%,远超传统人工拉绳子授粉不足20%的结实率。

  这样一整块田里,可以用来制种的水稻母本增加更多,加上大幅增长的结实率,育种的量也大幅增加。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