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这里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人类不适宜生存的地方。
如今,这里的一切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很难发现,在这些沟沟壑壑中,竟藏着数以万顷的良田。谁也不会想到,它以这样低调的方式,为中国粮食安全默默筑起一道防线。
四周都是沟壑的土塬,是黄土高原上最为宝贵、宜耕的土地资源。
那么在这千沟万壑中,勤劳、智慧的高原人们是如何实现高效耕耘的呢?在过去不久的播种季节,一辆辆头顶着“天线盒子”、精准穿梭在土塬上的农机,告诉了我们答案。
拖拉机顶上的“天线盒子”,就是极飞农机自驾仪。
精准又省心
播种放心交给自驾仪
宁夏•盐池的屈伟平夫妇,流转了 600 亩地来种植玉米。在以前播种时,屈伟平需要一边驾驶播种机,一边回头查看后面的播种情况。一旦遇到障碍,就需要停车下去处理,开开停停,播种效率很不理想。有时候农机走歪了,肉眼一时很难察觉,等走远才发现,这时土地已经浪费了。今年屈伟平给拖拉机安装上了一台极飞农机自驾仪。现在播种的时候,只需要查看农机后面的情况,无需前瞻后顾,让开了十几年农机的老屈,第一次觉得如此轻松。他说:“极飞农机自驾仪让农机走得更直,不仅提升了播种效率,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现在播种我可以放心地交给自驾仪。”
极飞农机自驾仪,赋予普通农机自动驾驶能力,让播种、开沟、插秧等农事作业更精准、轻松、高效。
在黄土坡上曲线作业
是项技术活
承包了 1000 多亩地的高勇军,今年才 26 岁。当问起他为什么不留在大城市打拼,而选择回到老家陕西•定边发展时,他说,他对脚下的这片黄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
高勇军的地块处在黄土坡上,坡度大,形状破碎。使用传统农机播种,需要驾驶员具备十分精准的地块规划能力,否则任何一条航线的偏差都会造成土地的极大浪费,很不划算。了解到极飞农机自驾仪可以辅助农机精准曲线作业时,他果断装了一台。他说:“极飞农机自驾仪带给我最大的用处不仅是曲线作业,还有晚上也能精准作业。以前需要 20 天干完的农活,现在只需 15 天就搞定了。”
极飞农机自驾仪曲线作业模式,让你的农机在复杂地块也能精准作业!
抢抓农时有高招
一键分享路径更高效
陕西•定边的冯生有、冯生清两兄弟,都是经验丰富的农机老手。他们说:“作业的时候,最让人心累的就是错行、漏行,一旦出错,雇主就会要求重新作业,非常浪费时间。” 现在有了极飞农机自驾仪帮忙,给他们避免了很多麻烦。在今年的夏播作业中,兄弟俩首次使用了极飞推出的路径分享功能。这让他们能够在同一个地块上,同时进行交替作业。高效、丝滑的合作,为农忙节省了不少时间。
他播一、三、五行;我播二、四、六行,同一地块交替作业高效又愉快!
今天,这片土地上,智慧农业技术正四处开花,让种地变得更简单。科技的注入,也让古老的高原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成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道天然屏障。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极飞科技)创立于 2007 年,是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公司,致力于用科技为农业赋能。极飞科技以“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为使命,通过开发无人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满足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对粮食安全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创造积极的影响。
极飞的愿景是,构建一个满足人类未来 100 年发展需求的农业生态系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获得充足、丰富和安全的食物。成立 14 年来,极飞自主研发了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等产品。通过构建完善的渠道体系,为农户提供智能、高效、经济的生产工具和数据服务;帮助农场解决劳动力成本高、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极飞服务了超过 931 万农户、7.8 亿亩次农田,服务网络覆盖了 42 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通过线上知识服务和线下培训业务,培养了超过 9 万名智慧农业从业者,为全球农业的升级转型奠定人才基础。
极飞人相信,科技是最大的公益。用技术赋能农业,既是主营业务,也是极飞社会责任。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极飞的产品和服务累计为农户减少粮食损失约 821 万吨,减少农药使用超过 4.5 万吨,节水 1500 余万吨,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 76 万吨。极飞科技也因此成为首家荣获农业科技界奥斯卡“最佳精准农业技术创新奖”的中国科技公司,首个荣膺路透社“全球商业责任大奖”的中国企业,并于 2020 年入选中国“十大智慧农业新技术应用模式”和联合国“十大数字农业与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与此同时,极飞科技还通过对科研、开发、制造和传播渠道的整合,不断推动机器人、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技术在全球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如今,极飞已经在 20 多个国家设立了试验基地,与中国农大、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哈伯亚当斯大学、悉尼大学等知名研究院校建立长期合作,通过科研探索、人才培养和公益合作,践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2021 年 3 月 17 日,极飞科技完成 C 轮 15 亿元人民币融资,由高瓴资本、百度资本和软银愿景基金领投,成为资本、创新工场、越秀产业基金和广州新兴基金跟投,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的一笔商业融资。
2025-03-13 22:09
2025-03-13 22:08
2025-03-13 22:06
2025-03-13 22:05
2025-03-13 22:03
2025-03-12 15:35
2025-03-12 15:30
2025-03-12 15:28
2025-03-12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