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较强优势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培育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点技工院校,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5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就无人机等智能机械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应用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无人机要想一机多用,必须适时增加专业模块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49年4月创建,经过几代科技人员努力,已发展成为研究力量较强、学科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星火一等奖等殊荣,科技成果转化创社会经济效益500多亿元,名列全国农业科研百强所。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始建于1959年,为公办重点技师学院,是全国、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综合职业培训基地。
现场交流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雪峰表示,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无人机等智能机械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无人机的续航、载重、抗风等性能也倍受关注。如何精准地提供服务、完成任务,需要大数据平台支撑;怎样应对极端天气,用技术手段规避风险,需要人工智能保证。无人机要想一机多用、一机多能,播种、施肥、杀虫,就必须适时增加专业模块。
参会人员
“使用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智能农业机械,把所有的综合数据传送到大数据平台,这就有了依据和保障,减少了风险等级。具体操作中,每个点、每个项目都要归纳出来,这就避免出现做数据的不知道需求,知道需求的不掌握数据的尴尬。数据来自一线,需求在田间地头,要根据需求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今年夏天出现长时间极端高温天气,我们就可以在无人机上做文章,通过制造水雾,形成水面覆盖降温,避免高温对鱼虾蟹鳖等水产的影响。”雪峰说。
无人机是智慧农业的终端产品,科研院所和学校大有可为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知识产权与产业管理处处长、研究员张家宏说,现代农业发展要靠新农人,农业机械是新农人的好帮手。近年来,智能农业机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例如,扬州是水产大市,养殖业发达。水质如何,水下情况怎样,无人机或相关机械设备就能发挥大作用。像智能化捕鱼机械,能够进行捕捞作业,轻松捕捞鱼虾蟹鳖。而传统抽干水捕捞,既浪费培育出的水中营养物质,还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交流图片
“对于一个合格的职业农民而言,农技技能至关重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永泰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无人机是智慧农业的终端产品,通过采集海量数据信息,实现精准把控,有很多工作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科研院所和学校都大有可为。
现场观摩
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黄年生表示,无人机在农业上的运用,优势不容置疑,自身的续航、稳定性等方面有需要改进之处。如喷洒农药时受风力影响,机器又要飞到一定高度,药物就会产生飘移,喷洒除病虫害的药液还好,如果是除草剂就会出问题,这就需要进行抗干扰设计,延伸下一根管子,靠近作业点喷洒。再比如载重量,现在最多60公斤,应该还又提高的空间。此外,农作物上部下部喷洒不均衡,能不能做到精准全面,这又涉及加大剂量、增加动力、提升传感器品质等问题。
让学生在优质舞台锤炼,学习真本领掌握真技能
“技工院校是培育实用型人才的学校,农科所有大量实践场地,对于学生来说,是接地气的大舞台。”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建伟说,学校可以作为农科所的科研基地,学校6个学院可以联手做相应课题。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大,技术人才就会缺乏,“我们的学生应该去企业实习,去科研院所学习,去田间地头实战。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这样优质的大舞台,一定会让学生得到实打实的锤炼,学到真本领、掌握真技能,受益终身。”
学校交流(中为刘建伟)
座谈交流中,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科技创造价值,技能改变农业。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去年成为新职业,这也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眼下无人机使用率越来越高,学校也开设了相关专业。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送来技术、给予指导,可以说是给无人机送来了翅膀,让无人机飞得更稳,作用发挥得更大。农业智能化是方向,学校在这一领域一定会更有作为,培育出更多更好、更受市场欢迎的实用人才。
农科所交流(中为雪峰)
“我觉得今天的合作交流,能形成五个方面的叠加。”雪峰表示,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和扬州技师学院都具有优质资源,可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理论与理论、需求与实现、实用与实操、项目与项目、团队与团队五个维度的叠加。通讯员 苏佳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2025-04-11 10:32
2025-04-11 10:27
2025-04-11 10:24
2025-04-11 10:22
2025-04-11 10:00
2025-03-28 11:06
2025-03-28 11:02
2025-03-21 15:36
2025-03-21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