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按下启动键,携带80斤稻种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像机枪扫射一样,把成片的稻种均匀“打”进泡好的田里。
4分钟飞回,5亩地就播完种了……无人机飞行全程画面,在手机屏幕上一目了然。日前,在木兰县“龙江百万亩田直播”示范现场,全新的“物联网数字农田”播种模式,让大家见识了啥是新农人新技术。
本次飞播种植示范由木兰县农业农村局、木兰县农机总站举办,黑龙江友田智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全县的种粮大户都闻讯来瞧稀奇、参观学习。
这种“物联网数字农田”播种模式去年首次在木兰县出现,吉兴乡宝赢种植合作社的130亩试验田因此获得了大丰收。今年合作社股东们纷纷告别“汗水耕作”,选择这种省钱又省力的“智慧耕作”方式,无人机播种稻田扩展到560亩地。
“两脚不粘泥,就把地种了,几分钟飞一趟,照这么干俩人种1000亩地都没啥问题。”水稻种植户于波说,由于合作社地多人少,每年育苗、插秧都要往前抢,生怕误了农时。现在大家不再担心这一点,都嫌自己家地少。
技术人员调试无人机、设定飞行区域、线路、填种装机全过程,农户们都围拢住认真学习。“友田智农”负责人袁秋野告诉记者,操作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携带无人机绕着播种地块走一圈,无人机就能按照设置飞行作业,不落格、不越界,屏幕上一目了然。
在直播现场记者看到,与去年种植方式不同,今年无人机播种增添了“条播”功能,不再是单纯的“漫撒籽”。稻种会通过一排枪筒式装置,在螺旋桨气流带动下,打入泥浆中,并能达到“秧苗成行”标准,已和插秧的效果相差不多。
“‘物联网数字农田’的最大优势不仅快捷、省成本,更能精准推行农业‘三减’。土壤测试仪往地里一插,就能准确知道这块地的土壤信息;无人机飞过庄稼地,通过多光谱测试屏,就能显示作物缺不缺氮磷钾、缺多少。然后可以进行精准精量投放,确保农业增产增效。”袁秋野说。
袁秋野是“友田智农”创始人之一,他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推出了“龙江百万亩直播”行动,预计在3年内完成百万亩稻田飞播目标,目前已经在木兰、绥化、肇东、佳木斯等地完成了近30万亩播种任务,出苗率比去年还要好。
黑龙江友田智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由以袁秋野为首的三个年轻人创立,公司定位为智慧农业、物联网种田,正朝着“绿色、生态、智能”方向发展。新农人新技术投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气象,也为推进数字农业注入了新动能。
“数字化种田是发展趋势。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生产力再不提高不行了。”宝赢种植合作社股东李德文说,他认准了“物联网数字农田”的未来发展。
2025-04-11 10:32
2025-04-11 10:27
2025-04-11 10:24
2025-04-11 10:22
2025-04-11 10:00
2025-03-28 11:06
2025-03-28 11:02
2025-03-21 15:36
2025-03-21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