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即将试运营,这是全球最大的天文馆,足不出户,怎么从第一视角一睹为快?开幕当天,人流情况又将如何?这些问题,无人机可以最快给你答案。
“这是一张上海天文馆的3D‘定妆照’”,钱茂冬介绍,“无人机停在我们的机库里,只需要下发巡航任务,它就能自动起飞。不仅可以自动识别涌向天文馆的人流车流,及时报告,还能对天文馆进行360度自动拍摄。完成任务后,它会像扫地机器人一样返航、充电,并上传、处理数据,自动完成高精度的三维重建。”
钱茂冬是星逻人工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他的公司致力于无人机控制系统和基础设施的研发。
2020年12月到2021年4月,团市委、市科委开展了“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评选,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影响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钱茂冬便是其中之一。
5月27日上午,“以我青春力量 助力数智转型”上海科技青年U35领军论坛暨“走进普陀”活动在中以(上海)创新园举行。几位青年代表从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入手,探讨了科技如何助力数智转型。
钱茂冬的发言一开始就先声夺人——“现在的无人机依然需要依赖专业飞手的操控,而且续航时间短、操控半径有限、遥控距离有限、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方式也较为原始,这些短板极大地阻碍了行业发展,也意味着无人机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是‘伪无人’的。”
如果无人机能够脱离飞手的控制,长距离自主飞行、自动充电,那么无人机是否就能真正实现“无人化”,完成更多应用场景?2016年,钱茂冬从通用电气辞职,和创业伙伴一起组建了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无人机智能系统研发的团队。
无人机通用机库随之诞生,这个集装箱盒子一样的装置,被他称为无人机的“五星级酒店”,可以为无人机提供恒温恒湿、快速充电、数据交互、导航指引等一系列技术服务。
“加油站的出现,扩大了汽车的活动范围。如果把无人机看做汽车,那机库就是它的加油站。机库可以被布置在野外或楼顶等任意位置,为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提供服务。”
目前,在临港新片区,就分布有星逻智能的八台无人机机库,它们参与到了新片区的智慧城市体系,在节假日旅游景点的大客流治理、建筑垃圾偷倒监控、园区安防巡逻中都发挥了作用。
随着《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的发布,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各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
齐鹏是机器人学博士,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他多年来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现代医疗。疫情期间,他带领的师生科研团队设计研发了全自动静脉采血机器人,攻克了疫情“无人”注射技术难关,派上了大用场。在现场,他也分享了医疗数智化时代,微创手术机器人的智能化思考。
在交流中,中电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的王星懿介绍了近年来,他们是如何推进“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推动城市数据的全面融合的。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的青年研究员张力也谈到了计算机视觉与未来自动驾驶的关系。
现场,普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普陀区科技创新成果,以及“上海市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两个平台的建设情况。同时,普陀区人才公寓也在现场授牌,负责人表示“这些新公寓的租金远低于市场价,欢迎广大青年才俊入住”。
2025-04-25 11:29
2025-04-25 11:28
2025-04-11 10:32
2025-04-11 10:27
2025-04-11 10:24
2025-04-11 10:22
2025-04-11 10:00
2025-03-28 11:06
2025-03-28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