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无人机飞手,还是就业蓝海吗

2021-04-28 08:50 性质:转载 作者:南都周刊 企鹅号 来源:南都周刊 企鹅号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冯玉坤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本身对无人机这块兴趣不太大,只是冲着薪资、就业前景来的新飞手,就很难坚持下去,可能还没赚回培训花的钱,他们就离开行业了。所以很多跨界新飞手对考证这件事有怨言。”

2016年11月,北京市某无人机培训机构,教员手持固定翼无人机进行讲解。(视觉中国)

高攀龙坦言,他不一定会要那些通过培训拿到了证照的飞手。“通常无人机厂商会给我们提供一些配套的培训,培训花费也不会太高,像极飞的培训费大概是在1000元上下,大疆从2000-6500元的都有,培训内容对操作农业植保无人机是够用的。我们招人,更倾向于招经过这些无人机厂商培训的飞手。这就够用了,不会说专门看有没有民航局发的证照。在农业植保这块,飞手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农业方面的知识。”

然而,市面上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并不提供教授行业背景知识的课程。在深圳经营无人机培训机构腾云航空4年多的刘俊辉坦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行业知识比较有限,以农业为例,农业行业知识都是为辅的,我们会说到比较矮的农作物,要飞多高,飞丘陵地带要怎么设置航线,但要是说杀什么虫要用什么农药,那就是农户的事情了,我们一般不会涉及。”

无人机在田间执行喷洒农药作业。(受访者供图)

飞手未来需求量被夸大?

光明日报曾援引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一组统计,当时的数据预计,到2019年年底,中国无人机年销售量将达到196万架,未来五年,无人机驾驶员人才需求量近100万人。

刘俊辉表示,从他目前的从业观察来看,这个行业缺口统计偏大了。“在我看来,20万飞手应该就能满足中国目前的市场需求了。”

冯玉坤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飞手并没有一些媒体宣传的有那么多就业机会。“现在真正消化飞手比较大的行业应用,就植保无人机这一块,其次是测绘方面。无人机的行业应用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飞手需求其实并不大。另外还有一块就是本来在职的员工,公司要求他们再学习一点操作无人机的技能,满足新的需要。所以总的来说,新飞手的机会并没有大家所认为的那么大。”

在刘俊辉看来,飞手在整个无人机产业链中,是一个具有衔接意义的操作者。“他们是衔接提供服务方和购买服务方的载体,提供服务方有可能是无人机厂商、飞防服务商等,购买服务方可能是政府、农户等。飞手就带着飞行器,去给这些购买服务的用户提供飞行服务,而飞手的专业程度就决定了最终的服务质量,所以说飞手像是服务双方一个交会的节点,他们可以说是无人机应用一个很重要的形象代表。”

但飞手的地位,可能会随着自动化的推进而大幅弱化。刘俊辉表示,“从2014年到现在,已经进入这个行业当飞手的人,可以被看做是未来整个无人机行业的基础的核心成员。这些飞手入行早,跟着行业一起探索发展、积累经验,等到行业成熟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也更加丰富了。但如果是一两年之后,或者更晚才进入行业当飞手的人,在我看来,可能最终会被行业淘汰。”

在他看来,随着无人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企业需要的飞手必定会越来越少。“当然,现在还处于一个无人机行业的迸发期,全中国有无人机飞行执照的就7万多人,毫无疑问是不够的,行业未来肯定还会有需求,但未来到底到哪个数,飞手就到了一个饱和状态,我们也无法预知。”

飞手的作用将逐渐弱化

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出现。在蒋跃翔的作业团队一行三人中,只有车长一人承担真正的飞手工作,同时负责三台无人机的操作。蒋跃翔称,这个技术名为“一控多机”。

具体到农业植保,高攀龙觉得,飞手的综合知识对整个农业的价值,远大于飞机操作。“中国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农户,一方面不具备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生产效率也比较低。专业飞手的到来,不仅是带来了生产方式上的变革,还能让专业的农业知识得到普及。”

蒋跃翔的作业团队在田间展示规模化作业。(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这是业内人士普遍持有的观点。飞手的专业程度,并不仅仅由无人机飞行操作的技术决定。相比无人机操作技能,飞手对各类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显得更为重要。

“随着无人机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飞手在无人机作业过程中的作用,肯定是会越来越弱化的。”冯玉坤认为,未来飞手的最终走向应该是“飞手+”的角色。“飞手的最终出路,肯定是一个复合型人才,无人机行业未来肯定会越分越细。”

“会飞飞机只能说是一个最基本的技能,而不能算是一个核心竞争力。”冯玉坤说。

从4月份开始,蒋跃翔的团队将跟着飞防母车,从河南省一路向南进行作业。“先会在河南、安徽把小麦的最后一喷药作业完,之后可能会转场到湖北和淮南,开始准备作业水稻的农药喷洒,然后再慢慢往南,到6、7月份可能就会到洞庭湖和鄱阳湖附近。”

这轮跨区作业会持续到11月,这期间长达七个月的时间,蒋跃翔会一直保持着在路上的状态。很多人听完他这种长期在外奔波的工作模式,都会觉得“辛苦”,但他自己有不一样的看法。

“有些人就是喜欢行千里路。”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