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水稻生长重要时期,在东港市龙山村的水稻田里,一架无人机正在进行飞防作业。十几分钟工夫,十余亩稻田打药完毕。
“我是今年才开始操作无人机的,六、七、八三个月,这一台无人机打药一万多亩,以前得成百上千号的人工才能解决。”
正在操作无人机打药的龙山村高姓村民介绍说,无人机打药省时省力,因为全程电脑操作,比起人工凭经验判断来说,大大提高了精准性,还能减少农药用量,让农业生产更“绿色”、更环保。
丹东大部分地区属丘陵山地,水田区主要集中在东港市,最早的无人机打药基本是外请外雇。近几年,当地开始盛行无人机作业。
据高师傅介绍,丹东地区打药无人机至少有四五十架,机主彼此间都有联系。龙山村一位姜姓村民,养了好几架无人机。
人工打药需要背着药箱进入地里,行走时易损害作物,农民还容易中毒、中暑,而无人机打药则有效规避了这些风险。
无人机打药花费不高,与人工作业相差无几。人工一天十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四五十亩稻田喷药,而无人机在天气良好、地势平坦且无太多障碍物的情况下,每天至少能完成四五百亩稻田喷药作业。
无人机主的面包车上装载有发电机。在无人机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发电机要不停地给无人机电池充电。高师傅说,一天下来,发电机“喝油”就得喝掉100多元。
“无人机打药操作难度虽然不大,但也需要持证上岗。”高师傅说,自己在专业培训学校进行了为期半个月以上的培训,合格以后才购买无人机进行作业。
另一位无人机操作员宋师傅也是第一年操作无人机,他说:“一台机器6万来块钱,一年回本儿基本没问题。”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
2025-04-24 10:27
2025-04-23 10:17
2025-04-22 13:08
2025-04-22 13:07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1
2025-04-21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