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路径:
着眼应用提升生产力
这是一场气氛热烈、干货满满的研讨会。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着眼实际,建立无人化、空地一体化、大数据组网化的未来农牧新模式。”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秘书长谭翔说。
用好我国在无人机制造及应用方面的领先优势,“逐步探索无人航空器在化肥、农药使用量监测方面的应用。”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遥感与数字乡村研究所副所长胡华浪说。
把更多可转化的军用技术转入现代农业发展之中,“加快技术转化,让更多‘高大上’的技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杨超说。
……
透过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人们对本次研讨交流会的认识愈发清晰:牢牢把握“应用”二字,借助在我市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常态化监测、无人机农业综合应用等应用示范的契机,将“高频次迅捷无人航空器区域组网遥感观测技术”项目相关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生产力源于现代科技的应用!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高频次迅捷无人航空器区域组网遥感观测技术”项目生态环境监测应用示范在我市的落地,无疑将为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赋能我市现代农业的“无人化”发展,不断提升我市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无人机组网遥感在农业领域的深度使用,也在呼唤着更多的应用场景。当前,我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植保无人机方面,超过4万台的植保无人飞机保有量和高达1.3亿亩的作业面积,使得我国在装备总量、作业面积上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是,放眼无人航空器的多场景应用,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此次项目的落地及研讨,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开发更多的无人航空器应用场景,助力我市乃至全国现代农业“无人化”发展的同时,寻求无人航空器制造及应用的“双领先”!而这,也对无人航空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立足实际,做好‘应用’文章,真正实现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为东营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阮怀军指出,通过“多点单任务生态环境监测”“32架无人机临场组网”“单点多任务生态环境监测”三项任务的开展,将大大提升无人航空器区域组网遥感观测的无人机协同组网能力、多源载荷组网观测能力、数据快速处理能力、短时间大范围组网观测能力及生态参数快速提取能力,真正做到常态观测、时时可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25-04-17 15:37
2025-04-17 11:00
2025-04-16 10:54
2025-04-14 10:21
2025-04-14 10:12
2025-04-14 10:10
2025-04-14 09:50
2025-04-11 10:30
2025-04-11 10:02
2025-04-10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