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中国首次利用一键控制5架无人机开展电力巡检

2020-07-28 20:05 性质:转载 作者:德永健 来源:中新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中新网布鲁塞尔7月27日电 (记者 德永健)北约从美国军火巨头诺格公司订购的第四架“全球鹰”无人机26日进驻意大利锡戈内拉空军基地,这是半个月内北约又一架“...

中新网布鲁塞尔7月27日电 (记者 德永健)北约从美国军火巨头诺格公司订购的第四架“全球鹰无人机26日进驻意大利锡戈内拉空军基地,这是半个月内北约又一架“全球鹰”无人机进驻锡戈内拉空军基地。

据北约27日通报,美国西部时间7月25日上午9时30分左右,这架RQ-4D“全球鹰”无人机从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历经近22个小时的飞行,于意大利时间26日下午4时20分左右飞抵指定驻扎的锡戈内拉空军基地。7月15日,北约第三架“全球鹰”无人机业已进驻锡戈内拉空军基地。当时这架飞机在美国西部时间7月14日清晨从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同样历近22个小时的飞行,于意大利时间15日下午飞抵锡戈内拉空军基地。“全球鹰”无人机系世界最先进的无人机之一,主要用于侦察和收集情报。2012年,北约与诺格公司签订采购合同,总计购买5架“全球鹰”无人机,合同总值约12亿欧元。按照合同,北约所购无人机以“全球鹰”Block40无人机为雏形,根据北约防务所需进行了改装,具备先进的侦察、监视和情报收集能力。去年11月,北约首架“全球鹰”无人机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飞抵锡戈内拉空军基地,拉开北约接收“全球鹰”无人机的序幕;目前北约计划到今年年底将5架“全球鹰”无人机接收完毕,其后着手验证飞机性能,直至交付机队使用。北约“全球鹰”无人机隶属北约“联合地面监视系统”。2009年,美国、德国、意大利等15个北约成员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牵头推进这一系统,为此北约成立“联合地面监视管理局”,意在强化北约地面监视能力,同时让成员国更好地共享地面监视数据。根据协定,北约“全球鹰”无人机由北约成员国集体所有,只要支付飞机运行费用,即可调用无人机;无人机正式服役后,除出资订购的15个成员国,飞机获取的情报和数据也会对其它成员国开放;此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全球鹰”无人机表明北约致力于打造尖端军力,推动军事现代化,相信北约“集体防务”将受益匪浅。中国首次利用一键控制5架无人机开展电力巡检

23日从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公司获悉,22日,在西宁市330千伏月石Ⅱ线下方,巡检人员摁下遥控器启动按钮,5架无人机同时起飞升空,按照预定轨迹对5基铁塔分别进行巡视。一键启动多架无人机,无需人工手动操控,自主智能开展线路巡视,这是中国电力系统内首次利用一键控制5架无人机新技术开展输电线路巡检。

无人机集群自主巡检是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通过逻辑指令一键实现多架无人机同时自动开展巡检的一项多机多任务协同作业的创新实践。无需遥控器操控,巡检人员在地面操作台发出启动指令后,多架无人机便可分别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和任务自主起飞、自主巡检、自主返航降落,对输电线路进行360度无死角精益化巡检,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设备量极速增长,运维工作量大幅增加、人工巡检作业效率低、人员严重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且青海高原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环境恶劣,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高、巡视视野受限等缺点。为解决此类难题,国网青海电力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直升机+无人机+人工”协同巡检的作业新模式,由于无人机、直升机巡检效率高、质量好、受地形条件影响小等优点,运维检修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当前阶段,无人机巡检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起降条件要求高、必须由专人操控,无人机在电力巡检中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如今,我们采用‘一控五’集群自动化巡检技术,不仅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需求,巡检效率较以往单人单机巡检提升了5倍,而且大幅降低了操作人员技术要求,巡检范围半径理论可达7公里。”国网青海检修公司智能运检管控中心机巡管控组组长赵云龙介绍说。

此外,青海电网目前已初步实现无人机与青海主电网全景化智能运检管控系统的嵌入互联,利用无人机航拍采集数据,搭建实景三维平台,初步实现了智能化缺陷诊断,自动识别可疑情况并实时回传现场巡检情况,提高了后台读图诊断及数据处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无人机、外骨骼……军事智能化补给新模式亮相训练场

“野外库所点遭敌炸毁,给养物资告急,请求支援!”7月下旬,一场实战化后勤保障演练在山城重庆打响。开演没多久,野战指挥所就收到前线求援信息。

硝烟之中,随着一道道指令下达,身穿外骨骼装置的“未来战士”轻松地将数百公斤的给养物资安放到无人机上,满载物资的无人机“蜂群”编队迅即升空,在战场前沿接到空投物资的无人车“蚁群”编队立刻穿越炮火抵达指定位置……后勤补给线迅速贯通,演训场仿佛变成一个科幻世界。

身穿外骨骼的战士战力倍增

无人机蜂群、无人车蚁群整装待发

科技日报记者7月24日了解到,这场演练由陆军勤务学院军需采购系牵头进行,目的是开展无人智能化补给新模式探索试点,提升部队复杂条件下军需物资保障能力。

勤务保障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然而,未来战场高新武器多,烈度大,受敌威胁严重,前送道路损毁多,必将给物资保障特别是给养补给带来重大困难。为打通军需保障“最后一公里”,该院军需采购系创造性地将现代无人机(车)、卫星定位、图像识别处理、机械外骨骼等技术有机集成,探索研制无人智能化物资补给系统,实现了野战物资补给无人化,构建了具有新型陆军特色的野战快餐化保障体系。

无人机蜂群携物资升空飞行

无人装备后方操控组紧张作业

该院综合演练无人智能化补给科目负责人龚战胜介绍,“人体外骨骼保障,可增强单兵50-80kg的负载能力,有效解决人体耐力有限的难题;无人机蜂群保障,每架可搭载30kg物资,能实现全天候、全地形投送;无人车蚁群保障,每台可装载350kg物资,能实现空地协同保障。”

无人机给养物资投送

龚战胜指出,“这是为实现‘一体指挥、一体运用’的目标,按照‘前方牵引后方、作战保障一体’的思路,将无人智能化物资补给新模式纳入学院综合演练的一次有益探索。”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