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9年6月20日,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伊朗革命卫队发表声明,称其在本国南部霍尔木兹甘省的库莫巴拉克(Kouhmobarak)地区上空击落一架美军RQ-4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
但是随后,一名美方官员就向美国广播公司(ABC)透露,伊朗击落的其实是一架正在“霍尔木兹海峡上空国际空域”飞行的美海军MQ-4C无人机。
单就飞机价值而言,美军这回损失可真不小——以其“兄弟”RQ-4单价2.2亿美元推算,美军装备的MQ-4C单价或达5亿美元(美国卖给德国的MQ-4C销售单价超6亿美元,卖给澳大利亚的更是高达8.5亿美元),比F-35隐身战机(单价1.5亿美元)贵得不是一星半点。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吃了“暴亏”的美军恐怕很难善罢甘休。
另外,如果综合各方信息,就会发现伊朗方面所说的“事发地点”很有意思——库莫巴拉克地区位于霍尔木兹甘省西北部,与可能部署有MQ-4C的驻阿联酋美军迪哈夫拉空军基地、驻卡塔尔美军乌代德基地隔海相望,直线距离都不超过200公里。
有分析认为,若MQ-4C果真跨海而来,那么其选择库莫巴拉克地区作为对伊“空中侦察重点”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因为以该地区为圆心,向北、西北和东南,大约150公里范围内密集分布有至少5座伊朗重要海空军基地(第6/7/9战术空军基地、布什尔军用直升机基地、班达尔-阿巴斯海军基地),而在伊朗核工业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布什尔核电站(伊朗第一座核电站)、贾钦铀矿(之前这里的离心机曾遭美以“震网病毒”破坏)也位于这一带。
而MQ-4C选择在库莫巴拉克地区活动,显然可有效提高侦察效能——该机在17000米高空使用机载X波段相控阵雷达实施侦察,覆盖半径超过200公里,其飞行24小时(MQ-4C续航超过30小时)即可完成对700万平方公里海陆区域的地形扫描,并生成高清雷达图像。
或许美军以为,位于两省交界处的库莫巴拉克地区属于伊朗防空体系的“薄弱环节”,但从伊朗革命卫队的声明来看,他们已在该地区部署有相当严密的防空警戒火力网。而美军也证实,无人机的确是被防空导弹击落的。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MQ-4C最高升限18000米粗略计算,伊朗现役防空导弹(比如俄制S-300)最远能在距本国(库莫巴拉克地区)海岸近100公里处将前者击落。
但“如此漫长的距离”显然太离谱,因为库莫巴拉克与海湾对面的卡塔尔直线距离也就100多公里,难不成MQ-4C正“老老实实”在靠近卡塔尔一侧飞行却被伊朗导弹“隔海”击落?
只要考虑一下目前的美伊对峙态势(美方步步紧逼,而伊朗一再表示不希望与美国开战),就会明白这种假设难以成立,毕竟伊朗再强硬,也还没有到向国际空域甚至别国领空随意开火的地步。
因此,比较大的可能性应该是美军无人机当时打了个“擦边球”,正沿着贴近伊朗领海基线(12海里)的所谓国际水域,一路(有可能自东向西)飞行窥探伊方境内目标,结果途中“拐入”伊朗领空时被击落。
那么,除了美军无人机被击落区域的猜测之外,我们又能从这一突发事件中,找出美伊未来对抗形势发展、演变的哪些端倪呢?
从时间节点上分析——6月17日,遭到美国“极限施压”的伊朗,宣布将在10天内突破与世界大国达成的300公斤浓缩铀储量限制。6月19日,以色列《青年报》、英国《明星日报》就纷纷爆料称,美国特朗普政府正计划对伊朗发动空袭,而潜在目标之一正是该国某处核设施。紧接着,便发生了6月20日执行机密侦察任务的美军MQ-4C无人机在“敏感区域”被击落一事。
将上述消息联系起来,再结合近期真相仍未查明的油轮被炸事件(美军倒是一口咬定“伊朗所为”),想必大伙都已经察觉到,一条可能引爆美伊正面武装冲突的导火索正悄然形成。更何况,美军这次又损失了价值至少相当于3架F-35的昂贵无人机,其对伊采取报复行动很大程度上来讲已无悬念。
虽然西方媒体普遍猜测,美军轰炸伊朗境内目标只是一场规模有限的“战术攻击行动”,但他们都忽略了伊朗是一个拥有近165万平方公里辽阔版图、人口约8000万的地区强国,而且波斯人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对本国所选择道路和悠久历史文化抱有高度自信的民族。
美军如果悍然对伊朗本土动武,那么整个后续事态的演化方向与程度是难以想象的,甚至有可能使美国陷入另一个空间、时间与烈度都远远超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超级泥潭”。
最后多说一句,MQ-4C被击落消息刚传出来,便迅速引发能源市场剧烈震荡——国际原油价格应声上涨3%。别忘了,商人的嗅觉可是最灵敏的。
2025-04-25 11:15
2025-04-25 11:13
2025-04-24 09:06
2025-04-24 09:01
2025-04-23 09:09
2025-04-23 09:05
2025-04-22 09:30
2025-04-22 09:28
2025-04-21 10:13
2025-04-21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