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大疆居然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对手

2019-04-17 09:13 性质:转载 作者:李赓 来源:虎嗅APP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江苏专职飞手组织“蒲公英无人机”,驱车从江苏赶往新疆进行飞防作业。

  但不管飞手组织属于哪种类型,最为关键的都是他们的营利状态。在2017年,一名专职飞手通过操纵植保无人机,一年基本可以赚10万人民币,对于一些集合了更多飞手和无人机、效率更高的中小型飞手组织来说,这个数字有可能还会更高。

  但在2018年,也有部分区域出现了因为飞手数量快速上涨,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无人机植保单位面积服务费下降的情况。随着植保无人机的进一步自动化,人工操作在植保过程中的介入有望进一步减少,进而增加飞手组织的利润空间。

  另外,飞手组织的种类多样、组成复杂,也催生出了另外的商机,2018年前后国内出现了数个无人机植保服务平台,其中有部分还是由大型的无人机经销代理商自己搭建的。这些平台一端对接的是松散的小型飞手组织,一端对接的是真实需求农户,以类似网约车的在线撮合来完成服务的对接。

  除了服务对接之外,也有部分公司开始凭借平台的身份开始收集无人机植保行业的数据。这些数据被结合植保的最终结果评定之后,作为参考,反过来为飞手组织服务。这一块后端农业服务的典型公司主要例子是农田管家。

  无人机植保,最难的不是无人机

  因为农业是一个相当讲究经验的行业,无人机植保终究是一种全新的农药喷洒方式,各种细节都需要在原有使用方式上做出调整。在无人机植保早期,因为无人机喷洒导致一大片作物死亡的事件也不少,飞手和无人机植保公司直接被农民告了上法庭,最后还赔了15万元。

  而根据农田管家给虎嗅提供的另外一串数字,目前其平台上大约有63%是专业飞手,但在全部的飞手当中,只有16%具有真正的植保经验。如何帮助越来越多的飞手组织适应农业植保,已经成为了行业继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目前,大疆极飞都开设有自己的学院组织,对植保无人机购买者传授无人机操控和植保知识。还有的创业公司更直接将这做成了一门生意,通过传授一定量的植保知识来收钱。

  而在无人机植保的用药上,虽然国际农业航空发达国家基本都是采用的航空专用药,但是目前国内主要还是采用浓缩的传统植保用药,辅以部分无人机植保助剂,进一步控制无人机植保过程中喷药的用水量、雾滴大小等。

  2017和2018年,大疆和极飞两大巨头已经在飞防用药上有所动作,其中大疆和陶氏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极飞则与拜耳达成战略合作,但截至目前,两大国际农药巨头暂无明显的动作。

  关键性的智能化步骤

  长远来看,中国不可能摆脱“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所以智能化相当重要,它有望带来更高等级的“精耕细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

大疆全新T16植保无人机搭载DBF成像雷达,用于避障和特殊地形飞行规划

  以黑龙江水稻田的除草任务为例,一片水稻田里面的杂草生长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样“杂草”生长不均匀的无人机植保任务往往没有人接。

  去年极飞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先用一个无人机在农田拍一遍,然后根据拍摄到的图像进行智能分析,判断田里哪些地方杂草比较多就设置喷更多药,杂草更少的地方就喷少一点药。既除掉了杂草,也减少了总的除草剂使用量。

  除了无人机以外,极飞早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涉足更加广泛的智能农业,当时他们发布了3款智能监测站产品。这些看起来像普通路灯一样的监测站,能够通过顶端的摄像头和各种气象传感器,记录并上传相应的信息,方便农民对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天气之间的关系进行追溯。

  相信在未来,无人机的智能化程度和联网程度还将持续升级,让无人机在充当“农药喷洒工具”的同时,成为广大农田一线的数据采集器,为更广泛的数据收集、决策、研究提供依据。

123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