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在电力行业有什么最新应用?高清晰传送巡线画面、清除高空线路上障碍物、夜视勘查灾情 ...... 11 月 23 日上午,新快报记者在改革开放初期建成的广东省首座 500 千伏变电站——江门变电站看到了可清除线路飘挂物的 " 神器 " ——清障无人机。它们的神技能,让电网清障变得容易多了。
清障、夜视勘灾,样样拿手
用无人机来为电网清障,这技术是广东电网江门供电局陈益平发明团队历时四年、创新 " 三代 " 搞出来的。
记者首先看到的是第一代无人机在使用喷火模式带电拆除飘挂物装置。电线上挂了些塑料袋。无人机升空到达悬挂着塑料袋的线路后,前方喷管 " 喷 " 出一团火焰,不到 2 秒钟,塑料袋就被烧断掉了下来。但是由于烧掉的飘挂物残留的火苗落在地面容易引起着火,为了解决这个安全隐患,发明团队继续投入后续研发。
随后展示的第三代发热丝无人机在清障时用的是发热丝。无人机升空后,一对长长的 " 触手 " 带着发热丝到达线路上的障碍物," 触手 " 间的发热丝接通电源发热,同样几秒钟就把线路上的塑料袋切割下来。据悉,厘米级的定位保证了无人机较大载重下在空中的稳定飞行,不仅可以保证飞行的稳定性,也可以保证切割的精确性,极大降低了高空作业和带电作业的风险。
陈益平介绍," 传统拆除飘挂物的方式,线路工人必须登塔作业,操作过程中必须停电,对生产生活会造成影响。一般需要 4 个人共同作业超过 1 小时。而无人机带电拆除飘挂物装置可以不用停电,1 个人就能操作,效率更高。"
除了清除障碍,无人机的夜视功能也成为电网勘灾的 " 好帮手 "。据悉,今年台风 " 山竹 " 过后,珠海 - 中山一条 500 千伏线路在夜间出现故障,却由于找不到故障点而无法开展抢修。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连夜利用夜视无人机开展勘察,经 5 个机次的飞行,最终确定故障点及原因。据了解,此次夜间机巡勘灾在国内属于首次,大大加快了灾后电网抢修进度。
这一自主研发的多旋翼无人机自动驾驶技术,使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 " 站到站 " 的自动高精度绕塔巡视,实现自动充电及航线自动规划、自动巡视、自动分析缺陷等全过程智能化场景应用。
2019 年实现无人机自动驾驶全覆盖
广东电网的无人机自动驾驶水平有多牛?一张由无人机上的高清变焦相机拍摄的照片就能说明:在几十米高的输电铁塔顶端,一个小拇指粗的螺栓帽发生松脱现象,通过特写镜头得到清晰精准的呈现。照片背后涉及到高精度定位,AI 识别等先进技术应用。而这在以往靠人工在地面举着望远镜观察的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据介绍,广东电网已在国内率先实现全省 110 千伏及以上线路巡视全覆盖,无人机年巡视规模已达到 8 万公里,实现 " 白天 + 夜间 " 全时段巡视,由传统人巡的 4 千米 / 人日,提升到至 14.51 千米 / 人日,效率提升了 2.6 倍。目前已对新建输电线路实施无人机验收,工作效率提高了 6 倍。
广东电网更在国内首创了机巡应急勘灾体系,实现 " 直升机 150 平方公里 / 架小时、固定翼无人机 90 平方公里 / 架小时、多旋翼(1 人 4 架)无人机 20 平方公里 / 小时 " 的应急勘灾能。" 预计到 2019,广东电网将实现无人机自动驾驶全覆盖。" 广东电网机巡作业中心主任彭炽刚介绍。
2025-04-30 11:19
2025-04-30 11:18
2025-04-29 14:05
2025-04-29 13:46
2025-04-29 13:44
2025-04-28 13:44
2025-04-27 11:13
2025-04-27 11:01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