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展出的快云工程模型长江日报记者郭良朔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贺亮)3年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产业高峰论坛在汉举办。四届论坛,以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为代表的“国家队”纷纷在商业航天领域布局,零壹空间、星际荣耀等一批民营航天企业出现,社会资本涌入,从无到有,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在崛起。
首届论坛描画商业航天发展路径
2015年,舒畅创办了零壹空间,成为中国第一家营业执照上面写着“运载火箭及其他航天器”的民营企业。
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号”成功发射,卫星多项技术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拉开了我国商业航天的大幕。
也是在这一年,首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产业高峰论坛在汉举办。此时,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路线尚在探讨阶段,这届论坛上,与会专家建设性地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建议,奠定了中国商业航天元年的里程碑。
舒畅在这一年拿到了创业初期的第一笔投资金1500万元,他却在网上广受质疑:“1500万元能够造火箭?”
在舒畅受到质疑的同时,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还只是一个设想。
舒畅说,当时发射火箭都不知道怎么申报,一切都在“撞墙”,没有先前制度可以遵循,只有内心坚定地看好商用航天的前景。
2016年初,“国家队”航天科工开始布局商业航天产业,成立了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把快舟运载火箭与发射系统提升到商业级水平。
这一年的8月,国家正式批复了《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认为方案符合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推动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促进航天产业全面创新和集聚发展,形成国民经济新动能和新亮点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国获批的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获批后的第一个月,第二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产业高峰论坛在汉举办,共计200余家单位700余位领导和专家参加,在这一届论坛上,“共享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共促商业模式创新融合,共筑商业航天发展新业态,共创广阔的商业航天领域”成为论坛共识。
航天科工在这届论坛上表示,将持续推动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等五大商业航天工程,时间跨度超过十年,预计投资超千亿,产出超千亿,航天科工将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为重点,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
航天正在从国家走向企业个人
这届论坛上,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启动仪式盛大开启,这也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历史性新阶段。
2017年2月,武汉市政府成立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基地发展。两个月后,在武汉国家产业基地,航天产业港、火箭总装总调中心等先后开工。
2017年8月3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产业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来自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荷兰、新加坡、伊朗、南非、喀麦隆等20余个国家的80余位国际专家学者及国内外商业航天领域的领导及专家参会。
“前面几届我都是在台下,今天走上台来,代表着民营火箭公司。”舒畅在第四届论坛上登台演讲。
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今年公司已有两枚火箭上天,得益于国家发射场向民营企业开放,“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就像三年前很多人不相信我们用1500万元让火箭升空一样,如今,公司已累计融资8亿元。”
目前,国内在火箭领域的民营公司有十多家,生态正在形成,舒畅也不用像当年,为了招一个人去跑50多家单位。
今年的9月26日,在汉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产业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共签约项目22个,签约金额超500亿元。
当日签约项目涉及低轨卫星导航系统、商业火箭研发、卫星生产制造、航天新材料研发等多个领域。
两天四场主题论坛,与会专家在商业航空产业上一致认为,航天正在从国家走向企业、个人。
2024-09-14 12:01
2024-09-14 12:01
2024-09-14 11:58
2024-09-13 09:52
2024-09-13 09:51
2024-09-13 09:47
2024-09-13 09:47
2024-09-13 09:46
2024-09-13 09:45
2024-09-13 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