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淮北产“大飞机”飞上云端,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2018-05-15 08:50 性质:转载 来源:淮北发布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5月13日上午,杜集区双楼村,TL—300、TL—400气象大型无人机在安徽天路航空飞行试验基地先后起飞,装载探空下投设备飞行时长4小时,飞行高度达到6000米,...

  5月13日上午,杜集区双楼村,TL—300、TL—400气象大型无人机安徽天路航空飞行试验基地先后起飞,装载探空下投设备飞行时长4小时,飞行高度达到6000米,并将测量气象要素值传送至地面监控室。这意味着气象大型无人机下投探空系统技术在淮实验成功。

  无人机气象探测是一项技术难度大、复杂度高、学科交叉多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而无人机下投探空系统是飞机气象探测的最重要、最基础的载荷

  据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工程师彭文武介绍,目前,我国无人机技术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且在海洋环境调查、生态监测及救灾等民用方面开展了广泛应用,但在气象探测尤其是大型无人机在气象上的应用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

  参加此次实验的中国气象局探测中心基地室主任张雪芬认为,此次成功试飞,填补了国内利用大型无人机开展下投探空观测的空白。大型无人机投入使用后,将为我国开展台风探测、生态监测、人工造影作业和收集恶劣天气气象数据提供最尖端的技术支持。

  此次试验成功的气象大型无人机下投探空系统技术由中国气象局牵头,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与安徽天路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

  国家级的技术实验为什么会选择淮北的企业来承担重任?

  市科技局局长王峰为我们解开了谜底。天路航空是淮北专业从事工业级无人机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与中科院空间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等专业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多次完成各种军工级、民用级无人机研发设计和生产加工任务。如此业绩引起了中科院、航天二院、航天三院等专业科研院所的高度关注,三家科研院所先后与天路航空签署战略了合作协议和执行合同。2012年,天路航空成功为中科院空间技术研究中心设计研发了通讯及数据传输的无人中继机平台,并一次试飞成功,留空时间、稳定性、荷载等数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王峰告诉记者,在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力促碳基、铝基、硅基、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发展。像天路航空这样的企业,虽然还处于孵化状态,我市多年来坚持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目前,陶铝新材料、金龙机电、卓泰化工、平山电厂135万千瓦机组、台湾华翊文创园、汉芳生物等世界领先技术和企业先后落户我市,百亿级、千亿级的“大蛋糕”正在形成。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