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发展异常迅猛,对于应用场景的拓展开发,加大了行业从业群体的参与热情,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无人机行业的佼佼者。为更好地了解当前无人机领域的教育形式,行业动态,新浪天津到访一飞智控,参加了此次“一飞大讲堂——前沿技术专家讲座”活动,并于活动后期专访了本次特邀主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自控系副教授、可靠飞行控制研究组负责人全权,全权副教授结合无人机教育与行业发展现状,就自己对无人机产业的认知与我们进行了深度交谈。
问:您从事无人机教育多长时间?当时从事这个行业的原因是什么呢?
全权:我是从2000年考入北航,2010年留校工作。进入无人机领域已经有整整18年了。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行业在高速发展,但是几乎没有应用于多旋翼飞行器教育的教材,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我决定编写了《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与控制》一书,目的在于填补目前多旋翼飞行器教育行业教材的空白。
全权老师与他的新书
问:那么您的新书《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与控制》主要适合什么人群呢?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全权:这本书最适合高年级的本科生、低年级的研究生以及多旋翼飞行器的爱好者们。
写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全面介绍多旋翼飞行器系统,而不仅仅局限在对某一个技术点的关注。因为通常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了解某个技术点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也无法解决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将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成为全栈式开发者。
了解一飞智控云平台
问:我国无人机教育处于什么阶段?在无人机众多机种中,为何大众更青睐多旋翼无人机?它的发展前景如何?
全权:现在的无人机教育还处在初始阶段,虽然目前不少的高校开设了无人机专业,但是严重缺少教材、教具和教师。这也是为什么当今无人机教育发展遇到瓶颈的原因。
人们目前更青睐多旋翼飞行器主要有三点:首先,多旋翼学起来是比较简单的,比如成年人学习半小时就可以掌握操控。其次,区别于固定翼无人机需要较大的空域,多旋翼飞行器操控范围较短,拥有更高的普适性。第三点,多旋翼的可靠性更高,出现故障的概率较低,且易拆装。
多旋翼飞行器发展前景基本上和微小型无人机发展前景是绑定的,因为微小型无人机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我觉得它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2015年,开源和一体机这类新鲜事物的出现,提升了大家对于多旋翼飞行器的兴趣。个人预测多旋翼飞行器第二次的春天应该是在5至10年之内。有四点会促进第二次高潮:一是无人机交通网络的建立,美国无人机系统的交通网正在做,大概在2019年能完成四个阶段的测试;二是法律法规更加完善,法律的完善会给投资人和创业者吃下定心丸;三是飞行器可靠性的提升;四是载人多旋翼的出现和使用。
问:现在有流行“多旋翼+”一词,了解到您的书中也有部分提及,您认为“多旋翼+”适合应用在哪些领域?
全权:我理解的“多旋翼+”指的是无人机搭载其他设备,从而完成某些领域的需求和应用。比如“多旋翼+照相机”常用于航拍、巡线等领域;“多旋翼+农药”可以实现快速完成药物喷洒;“多旋翼+货物”目前已经用于京东、阿里和亚马逊等企业,在快捷运输货物的同时节省了成本等。
一飞大讲堂——全权老师讲座分享
问:与传统行业相比,无人机产业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不同?无人机领域创业需要做好什么准备?
全权:很多学飞控的最后不能从事飞控工作,这是现实状况。在这种形势下,面临着“人”难找的困难。同学们如要创业,那么理论和实践都得抓。对于理论方面,像布局和结构设计、动力系统设计以及控制算法等等都得懂。另一方面,你要懂软件和试飞等,因为一个系统需要找人写软件,要懂软件、操作系统、调试、试飞。这种人才叫全栈式工程师,多种技能都要具备。可能某些技能不是那么懂,但是你得能够跟别人交流。除此之外,还需要其他能力,比如:市场洞察力、宣传能力、运营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等。目前市场上对于以上提到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的急需。
“无人机+”领域创业比较艰难,要提前做好准备。我个人建议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自己好的想法,这样路会走的更远一些。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像一飞智控这样的标杆企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渡,增强无人机专业学生的信心。
一飞智控自2016年以来,积极部署科研转化计划,与天津大学合作,相继启动成立创新创业基地、天津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加强校企联合,在无人机教育与行业发展之间架起新的桥梁。与此同时,一飞智控更注重学用并行,此次聘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权副教授,专堂讲解探讨“植保多旋翼的调度系统”,展开基于农田植保多旋翼的局部区域调度系统研究,以及基于点云图的山地植保飞行遍历研究。在技术实现上更新理论支撑,助于技术壁垒的多向打通。
行业发展重在科研的不断输入和技术转化输出,一飞智控立志在行业深耕,也将更密切的关注行业教育和理论发展,为广大从业者及意向投身无人机事业的学子搭好转化平台,增强科研转化速度,推动行业迅速发展。
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一飞),专注于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制造,为智能无人装备行业应用提供完整的控制系统解决方案。
团队自2004年起开始核心技术的积累,率先提出为无人机造“大脑”的概念。在成就了多个国内商用无人机应用的“第一次”之后,于2015年正式成立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在科技以人为本的技术原则下,Finix系列飞控以航空级的设计制造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式主流直升飞机及多旋翼飞机上。其中,MQ-300大型无人直升机飞行平台的成功首飞,让一飞成为国内率先掌握有人驾驶直升机无人化改造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 目前一飞已经成为诸多国内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内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在农业植保、低空物流、警用监控、森林防火、地质勘探、空中测绘等无人机商业应用中提供安全可靠的飞行作业保障。
创始人齐俊桐,曾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最年轻的博导,现任天津大学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Journal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期刊主编,《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国际航空航天科学》、《无人机》期刊编委,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973等项目40余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自然学术成果一等奖、国家电网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天津滨海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奖励。
秉持“中国人做好中国的事”的企业宗旨,一飞智控将资金与人员投入在专项的商业应用无人机自主控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上,力求成为业内的领军企业。
2025-07-03 11:02
2025-07-03 11:01
2025-07-03 11:01
2025-07-03 11:00
2025-07-03 10:59
2025-07-03 10:58
2025-07-02 10:45
2025-07-02 10:44
2025-07-02 10:43
2025-07-02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