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空中电网维护侦察兵 揭秘自贡电网无人机巡检“熊猫班”

2017-06-28 07:26 性质:转载 来源:自贡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操控无人机在五至八米的空中绕飞一个阿拉伯数字“8”,自贡人王荣灵漂亮地完成了这个动作。6月16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首届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

  操控无人机在五至八米的空中绕飞一个阿拉伯数字“8”,自贡人王荣灵漂亮地完成了这个动作。6月16日,国网四川电力公司首届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能竞赛,在该公司技能培训中心(温江校区)圆满落下帷幕。代表自贡供电公司参赛的输电运检室职工王荣灵一路过关斩将,勇夺个人赛一等奖。

  王荣灵,一名普通的输电线路运维一线技师,怎样炼就了这身本领?记者探访发现,在他的背后,是一支由三人组成的自贡电网无人机巡检“熊猫班”。眼下,新技术引领供电线路巡检革命,用脚步仗量上万里电线巡检路,已成为过去。日前,记者走近“熊猫班”,揭秘空中电网维护侦察兵炼成记。

  一个月密练

  实操8字飞行夺第一

  比赛那天,近乎完美的“8字飞行”,大约在400米运动场占据六分之一的区域内完成。随机绑定的一支激光笔,垂直向下投射出亮红色的飞行轨迹。“正飞一圈,还要倒飞一圈!虽然紧张得手心发汗,但我隐约感觉到裁员没在计分表上扣分。”王荣灵回想比赛点滴,兴奋难抑。按比赛规定,飞行轨迹不能超出规定的宽度,否则会被扣分。而这种8字绕飞姿态,难度不小。王荣灵最终勇夺个人项目一等奖。

  一个月前,在得知将代表市公司参加本次竞赛后,王荣灵和队友李林、罗阳帆三人在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的同时,放弃业余时间,投入到紧张的集训当中。他们按比赛预定项目规则,选择在板仓空旷地带“密练”。在一个多月的集训过程中,三人顶着烈日,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与教练组一同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训练,几乎每天都训练到深夜12点。

  报名参加类似赛事,对于三人来说,都是头一回。“技术含量高、规则严,不仅以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为评判标准,还对操控者的平稳度有很大的考验。”王荣灵告诉记者,除了个人绕飞项目比赛,他们三人组队参加的团体“计时飞巡寻找杆塔缺陷”,才是行内的“大戏”。这也正是如今供电行业推广无人机巡检的真正用武之地。

  2016年2月,在全川推广运用无人机飞巡试点工作中,自贡成为首批八家试点单位之一。国网自贡供电公司(检修公司)输电运检室正式筹建由王荣灵、李林、罗阳帆三人组成的无人机巡检队。

  同年12月,他们顺利取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王荣灵被任命为组长,被誉为“熊猫班”的无人机组正式投入实战运行。

  一年时间磨合

  巡检杆塔近千基

  6月20日上午,伴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枭鹰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在罗阳帆的操控下,携带着高清摄像机向几百米外的铁塔飞去,这是“熊猫班”利用无人机开展智能巡线工作的一个场景。它此次巡航的任务是通过遥控拍摄对输电导地线、金具、绝缘子及铁塔锈蚀和污秽、线路走廊等情况进行监测,全方位获取输电线路的图像资料,代替人工攀爬巡检。

  “以前对位于不同山头的两基铁塔的巡视,往往要耗费1个多小时,劳动强度很大,而现在只需要大约15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还能拍到以前望远镜都看不清的‘死角’。”在国网自贡供电公司(检修公司)输电运检室副主管桂晨晖心中,线路的维护与巡检在电力系统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无人机等于给巡线工作插上了飞速的“翅膀”。

  王荣灵、李林、罗阳帆接触无人机巡检技术一年多时间,“白手起家”,吃了不少苦头,也见证了新技术为线路巡检带来的惊人力量。在近半年时间里,“熊猫班”多次通过飞巡作业发现输电线路严重缺陷。

  有一次,“熊猫班”在用无人机飞巡时,发现220千伏铜平南线的一处高危缺陷,消息传回后方,缺陷得到及时准确处理。据了解,铜平南、北线是自贡输电线路的主干道,自贡地区用电约60%的从该线输送进来。

  类似的缺陷发现,不计其数。无论从发现缺陷的数量,还是从琐定杆塔故障点的精确度来年,空中飞巡,可谓电网高空缺陷高精度侦察。高新技术引领的飞巡工作,迅速打开局面——

  “熊猫班”自成立以来,累计使用无人机巡检杆塔971基,发现缺陷389处,其中,危急缺陷12处。团队参与多条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重要线路的精细化巡检工作,以及航拍变电站竣工图等任务。

  徒步巡检之痛

  冬夏登塔作业滋味难言

  提到基站、铁塔巡检,无疑是一线运维人员最为头痛的事。不仅站点多,而且有些站点地处山区,巡检便意味着要不断爬山。这不仅拖慢了巡检速度,还让一线运维人员的徒步工作十分辛苦。

  36岁的王荣灵在传统巡检岗位上,整整干了18年。

  “每月30多公里(线路)的巡检任务量。150至200米左右一基杆塔。要走到每一基杆塔下面,用肉眼或望远镜看。”18年的巡检路,在王荣灵心中,早已凝结成五味杂陈,又再形象不过的十个字——“上半身汗水,下半身露水。”

  像王荣灵一样的巡检工人,还有无数。他们的足迹,随着线路走廊蜿蜒伸展,遍布自贡。一线巡检中,有太多的第一次,让他们刻骨铭心:第一次钻玉米地,又闷又热、浑身沾满毛毛虫,又痛又痒,玉米叶喇伤胳膊、脖子,疼得不敢沾水;第一次过沟壑,眼看着铁塔就在眼前,就是过不去,硬是绕一个小时才跨过去……

  “要是遇到一些必须登塔判别的隐蔽缺陷,我们还得上到高处,近距离查看。”王荣灵难忘金属钢架冬夏两种极端接触皮肤的滋味,“夏天登塔,稍不注意就被烫起泡;冬季钢架结冰,人在上面整个都是僵的!”

  自贡供区共有包括35千伏、110千伏和220千伏在内的铁塔5211基。它们的高度为30至50米,最高达90米——这段来自国网自贡供电公司的数据,足以体现传统线路巡检巨大的工作量。

  360度无死角

  无人机将替代人工巡检

  “人工巡检铁塔,效率低、投入大、风险大;无人机巡线能够提高电力维护和检修的速度和效率,其高清探头可发现一些肉眼无法识别的隐蔽缺陷,使许多工作能在完全带电的情况下迅速完成,比人工巡线效率高出40陪!”国网自贡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张波介绍,与过去翻山越岭、人工攀爬杆塔的检查方式不同,无人机可以轻松到达距离地面100多米高的铁塔上方,利用高清相机实行全方位、多角度实时观测和高清拍摄,实现点对点的故障查巡。还可对线路中有可能存在的隐性或潜在的缺陷隐患进行定点排查,及时掌握高压输电线路设备的运行状态。

  以一条线路上30余基杆塔登塔巡检为例,每基登塔2人,全线将动用杆上及杆下监护等人力100余人次,另外还有十台次车辆等物力的投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传统的电力线路巡视流程弊端不少,巡线人员是否巡视到位无法动态管理,当遇到冰雪水灾、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时,巡线工作也无法开展。此外,架设铁塔的一些山区,既有猛兽和有毒生物,也有猎人布下的陷阱和捕兽夹,这都对巡线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应用无人机巡线,不仅可以对输电线路本体缺陷、通道隐患进行快速检测,还能在各种复杂地形、恶劣气候、灾害天气下,及时、准确、高效地获取现场信息。当信息即时传回后方,会商研判的处置能力,远超巡线员“单兵作战”。

  不过,无人机的运用,并非一帆风顺。每一架成功运用的无人机,都要经过上百次的试飞,将问题一点点改进才得以成功运用。桂晨晖回忆说,去年一次试飞中,一架无人机出现了故障坠落到当地的一个水塘里,最后工作人员只得跳到水库里去找。“一架无人机的成本高昂,至今想起都心疼。”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