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无人机作业 vs 人工打药,老刘父子的比拼谁赢了?

2017-05-12 08:30 性质:转载 来源:农民日报mp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每到苹果花开,67岁的山西吉县东城乡上社提村果农刘新柱会像往常一样,背着装满20斤药液的喷雾器在12亩苹果园里忙碌上近4个小时。一年四回,回回如此。今...

  每到苹果花开,67岁的山西吉县东城乡上社提村果农刘新柱会像往常一样,背着装满20斤药液的喷雾器在12亩苹果园里忙碌上近4个小时。一年四回,回回如此。今年,刘新柱的儿子刘军宏拦住了他,在果园喷药之前找来了植保无人机

  在儿子的劝说下,老刘做出让步,但老刘还是固执地背起打药机,要跟无人机来一场比试——4亩地进行无人机植保作业,8亩地还是自己动手打药。

  10亩地省1500元作业效果打消了父亲的顾虑

  经过详细计算,刘新柱发现,无人机一次作业费是40元,其中包括了15元的药钱,而农民自己作业1亩地需要药钱40元,另外雇人是30元。一亩地省30元,一年施水肥药5次,10亩地1500元就撂进去了。

  无人机1分钟可以喷洒1亩地,同样的作业人工需要近半个小时,省时省力省钱。

  人工喷药不仅是苦力活,还有安全隐患:喷药时,农药喷雾距离人不到1米远,时间长了极容易中毒。

  面对无人机这个高科技,刘新柱也有顾虑:作业速度快、时间短,作业效果能不能保证?

  植保队用试验消除了他的顾虑。无人机作业前,植保队将水敏纸放在了果树枝干上,作业后通过使用大疆雾滴分析仪来扫描水敏纸,就会得出肥料和药物喷洒在叶面上的密度、浓度数据,这样就检验了喷洒面积和作业效果。

  结果显示,采用无人机喷雾实现了人药分离,使作业人员避免了暴露于农药的危险,提高了安全性。可以节约50%的农药用量和90%的用水量,这将很大程度降低成本,实现农业增效。

  节水又节药绿色生产真正落地

  站在果园外,看着无人机在果树上空喷药作业,刘新柱头一回没有闻到刺鼻的农药味。

  植保队的CEO李耀介绍说:"无人机作业污染低。空中作业产生向下的气流,有助于增加雾化作用后的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将水肥药更多地喷洒在叶面上,更少落到地面上,减少了地表的农药残留物。”

  除了作业方式的改变,植保队还采取了包工包料的服务方式。通过聘请专业的药剂师来培训植保手进行药物使用和配比,这样就可以通过提升药物使用率从而减少使用量。

  这样的想法来自于一组数据。农户喷药往往是一罐药配比800斤水,作业面积为15亩左右,一半洒在了树上,一半留在了地上。而无人机作业1亩地只要4斤水,节水节药就是节成本。

  这样的想法来自于一个现实。农民往往依据经验选择肥和药,并在施用前一段时间早早备好,这样既不会满足作物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需要,也不会提高肥料和农药的效果,最终陷入了农药越用越多的恶性循环。

  数据和现实决定了,农业要节水,也要化肥农药零增长。推行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理念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市场对农产品安全的要求。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