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解密美军无人机:全球领先,优势明显

2016-07-30 12:36 性质:转载 来源:搜狐无人机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美国白宫今年7月1日发布数据称,2009年至2015年,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9个战区以外地区共发动473次袭击,其中大部分是无人机袭击。数据...

  美国白宫今年7月1日发布数据称,2009年至2015年,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9个战区以外地区共发动473次袭击,其中大部分是无人机袭击。

  数据显示,美国至少在全球9个国家执行了数百次无人机袭击行动。无人机已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实验项目发展成美国在海外依赖度很高的空中打击力量。

  优势明显

  作为一种先进武器,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多重优势。

  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军介绍说,无人机轻便小巧、滞空时间长、不易被发现,可保持长时间不间断侦察;消耗的电和燃料等能源较少;将作战领域从物理空间拓展到电磁空间、太空空间,同时降低地面作战部队人数。

  另外,无人机有效规避了有人驾驶飞机驶入他国领空可能引起的争议。一般而言,无人机上无明显标志,即便被人发现并击落,也很难认定其国别。

  马军还介绍说,目前,无人机用的精确制导导弹能被地面雷达发现,且能被锁定跟踪。只不过导弹速度快,发现跟踪有一定难度,但不存在无人机发射的导弹轨迹无法追踪的问题。

  遥遥领先

  据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版的2015年度《军事力量平衡》统计,美军现役无人机共9种型号875架,不管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是全球最多。

  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峥介绍,美国在非洲喀麦隆、乍得、埃塞俄比亚,中东的阿联酋、沙特,欧洲的意大利,亚洲的关岛、阿富汗坎大哈和日本冲绳均建有无人机基地。

  马军介绍说,美军一直是无人机技术领跑者,仍在加紧研制新一代无人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无人机有3种型号。

  一是X-47B无人攻击机,能完成在航空母舰上起降;二是美国海军使用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的一种无人侦察机;三是正在研制并处于试飞阶段的大型战略隐形无人侦察机RQ-180。

  X-47B是美国海军未来使用的无人攻击机,它具备隐身、大载荷、长续航、可舰上弹射起飞等特点,是第一款无需人工干预、可完全依赖机载电脑设备实现自主驾驶的喷气式无人攻击机。如果完成无人控制空中加油等后续试验,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人作战飞机。

正在空中加油的X-47B/图   来源网络

  从潜艇上发射的方式,为美军未来无人侦察机的使用开辟了新途径。它不仅拓展了潜艇搜集情报的能力范围,可看得更远、听得更远,而且能从水下发射,隐蔽性更强。

  RQ-180被认为是隐身与高气动效率一体化设计的最新成就。RQ-180主要载荷包括有源相控阵雷达、被动电子监视测量装置等多种电子传感器,主要用于情报收集、监视侦察,并具备执行电子干扰的能力。相比现役的无人侦察机,RQ-180具有更大的尺寸、更好的隐身性能和更大的航程。

RQ-180/图   来源网络

  另外,美军还在研制一种超小型无人机,主要用于反恐作战、搜救人质等作战行动中的侦察任务。它的特点一是小,单兵能随身携带;二是快,作战人员通过无人机上的摄像机,能很快获得战场动态。作战人员根据情况自主发射,无需再请求无人机部队支援,能极大缩短反应时间;三是便宜,方便维修。

  故障频发

  尽管大规模使用无人机是未来作战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但近年来,伴随美军无人机行动日益频繁,有关无人机故障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华盛顿邮报》今年1月20日援引美军文件披露,美国空军无人机去年重大事故数量创纪录,共计20架坠毁或严重损坏,主要原因可能是无人机的发电机故障。其中,19起发生在美国境外,包括阿富汗、伊拉克、非洲之角地区、叙利亚和利比亚。其中一架“捕食者”去年3月遭叙利亚军队防空导弹击落。

  另外,陆军也损失4架无人机,为类似“捕食者”的“灰鹰”式。3起事故发生在阿富汗,1起在伊拉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峥分析说,无人机是一种低成本作战设备,出一些事故很正常。由于无人机多数在美国本土以外地区行动,一旦出事故容易引起外界察觉,因此会感觉无人机事故率较高。实际上,美国战机在训练时也经常发生事故。

  附带损伤

  但相较于故障频发,无人机更备受诟病的一点是,其造成的平民伤亡等附带损伤往往被严重低估。美国白宫7月1日首次就海外反恐行动致平民死亡发布官方数据称,在2009年至2015年间,美方在除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这3个活跃战区以外地区的反恐空袭导致64至116名平民死亡。但国际舆论认为这一数据不真实,被美国政府大大“缩水”。

  造成这一分歧的重要原因在于,在用无人机实施的“特征袭击”中,美国对于平民和武装人员的身份界定缺乏充分证据,仅凭借一些特定的、可能与恐怖活动有关的行为特征来判定打击目标。袭击致死人员的具体身份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在奥巴马首个总统任期中,美国在巴基斯坦境内实施的约三分之二无人机袭击都被贴上“特征袭击”的标签。

  一名前美军高级官员这样“界定”:在一次袭击中,“所有在目标区域的人都是武装人员”,因为所有未表现出武装人员特征的人都已离开。这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发动袭击,不会有死伤者会被认定为平民。

  前美国国际开发署顾问保罗·冯·席拉赫认为,极端分子经常藏身于人口密集地区,利用大量平民做掩护,这从根本上决定了附带损伤无可避免。

  “即便有高精度卫星等传感器来为无人机或有人机收集清晰影像和实时数据,将通常不穿制服的武装人员与无辜百姓干净利索地区分开来也是不可能的,”冯·席拉赫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军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情报准确度问题并非无人机性能问题,无人机与常规战机在打击精准度方面没有区别,只是单从保护美方利益出发,无法保证对方不出现附带损伤。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