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70年代美国空军经常使用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侵人中国领空进行侦察活动。这种AQM—34A型“烽火”式飞机很小,全靠无线电遥控或程序控制,最大时速为0.96马赫,高度18600米至20000米,机身上涂有黑色的雷达波吸收材料,很难被地面雷达发觉。1970年2月10日15时许,美军从越南岘港基地起飞了一架C-130特种运输机,该机机翼下悬挂着2架“烽火式”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
当日下午16时02分,海军航空兵第8师第4团第1大队大队长周新成(长机)、中队长祁德起(僚机)接到指挥所命令后,驾驶歼-5飞机从陵水机场起飞拦截,不多时周大队长收到指挥所通报“目标在前方62公里,高度15000公尺”。周大队长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15000公尺的高度,标志着这次空战将在极限高度中进行。
在极限高度飞行有很大的危险性:飞机在极限高度上爬高,操作稍有不慎,飞机就可能因得不到支持重量的最低速度而螺旋式下坠;这里空气密度稀薄,发动机推力减小,飞机反应迟钝,机动性能变差,同时,在这个高度开炮,炮口喷出的瓦斯进入发动机,容易使发动机停车熄火,两门机炮射击时产生的6、7千公斤的后坐力,有可能导致飞机失速,进入螺旋,发生机毁人亡的后果。但是周新成、祁德起同志为了击落入侵领空的飞贼,不顾一切危险于16时18分,由周大队长发现了在他前方10公里处的敌机,并抓住瞬间时机,于16时21分,三炮齐发,只见敌机自动张开降落伞,徐徐下坠。
当周大队长带着胜利后喜悦的心情返航,当天却接到指挥所通知,根据飞机照像机胶卷的判断,并没有命中敌机,当天也没有发现敌机的残骸。周大队长顿时觉得掉进来冰窟窿里。第二天下午4时,海南军区接到乐东黎族自治县人民武装部的报告:一位打猎的民兵在五指山西南山区发现一架飞机。军区领导将这个情报及时通报给了南海舰队航空兵,海航8师侦察科科长奉首长命令,带领一支小分队,星夜赶赴现场。
2月13日,小分队一行7人在当地一个民兵连的护送下在山腰草坪上发现了一架完整的美国“烽火式”147-SK型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至此,敌机坠落之谜才揭开了。原来,由于周大队长三炮齐发,炮弹在敌机周围爆炸,引起强烈的空气震荡,造成敌机控制系统失灵,敌机张开回收降落伞,飞机慢慢下降,又正巧落在山腰1米高的草丛中,故被我完整无损的缴获。
经南航请示海军司令部,海司电复称:只要飞行员开了炮,找到了敌机,就算击落敌机。喜讯传达到部队后,周大队长真是大喜大忧、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2月16日,海航8师在驻地隆重的召开了庆功大会,长机周新成荣立一等功。
这架烽火式无人驾驶飞机,是我军缴获的第一架完整无损的,具有先进导航控制系统和照相设备的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它为我军成功研制长虹-1无人机提供了不少技术支持。
长虹-1作为我国第一种高空多用途喷气式无人侦察机,奠定了我国无人机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军内称“无侦-5”(WZ-5),出口型号为CH-1,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研究所研发。该机于1969年开始研制,1972年11月28日首飞,1980年正式列装。
从外观及主要参数看,长虹-1很明显是我军多次击落的美国烽火无人侦察机的翻版。长虹-1机身部分由前到后为雷达舱、照相舱、油箱、发动机短舱、航空电子舱和伞舱。脊背有背鳍,内装电缆、回收伞等。主要机载设备包括光学照相机和电视/前视红外摄像机。在执行可见光照相侦察任务时,照相机镜头能绕其纵轴倾斜旋转或垂直向下,从五个照相窗口进行拍摄。
长虹-1(无侦-5)在1986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无侦-5出境侦察10分钟,发现越军西线指挥所等200多个军事目标,为作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充分表明长虹-1(无侦-5)符合作战使用要求。
2025-04-30 11:19
2025-04-30 11:18
2025-04-29 14:05
2025-04-29 13:46
2025-04-29 13:44
2025-04-28 13:44
2025-04-27 11:13
2025-04-27 11:01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