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西北工业大学D-4固定翼无人机就对地图测绘和地质勘探做了尝试,但是民用无人机领域开发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由于需求牵引,尤其是灾害频发急需一种灾情监视评估和搜救手段,民用无人机才得到充分关注。
民用领域对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要求通常在100公里/每小时以下,飞机高度在3000米以下,某些特殊应用飞行高度在4000-5000米。在技术上要求更低、更注重经济性,军用技术的民用化降低了无人机市场进入门槛和研发成本,使得民用无人机得以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大概有几亿元的量级。面对这一正在兴起的市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也纷纷进驻民用无人机领域。
民用无人机发展历史
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早期市场需求由军用垄断,惯性组建、控制系统技术不成熟,成本高。上世纪80年代初,西北工业大学D-4固定翼无人机为地图测绘和地质勘探作了尝试。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部分企业对无人机进行探索,市场开始向民用“渗透”,出现了低端民用小型无人机。1998年,南航在珠海航展中展出的“翔鸟”无人直升机,其用途就包含有森林火警探测和渔场巡逻。
第三阶段就是当前的情况,即军用需求饱满的同时,民用领域遍地开花,只是尚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预计未来部分军工企业将涉足民用领域,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部分市场,民营企业也将通过技术、市场、资质竞争优胜劣汰,发展出几家骨干企业。
我国民用无人机需求与应用
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共有130余家研制单位和15000架使用量,民用无人机的种类也逐渐丰富,包括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飞艇无人机等。上述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空、高速、中远程、长航时、大载荷等军用无人机技术逐渐向民用“渗透”的结果。
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搜索营救,边防巡逻,森林防火,气象探测和农作物估产,管道巡检等领域。由于小型无人机的航空特性和大面积巡查的特点,在洪水,旱情,地震和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实时监测和评估方面具备特别优势。另外在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域在目前已表现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备较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前景,而考虑到无人机现阶段的技术已大可满足,故预计供需的契合度较高。在其他相对小众的民用领域方面,无人机凭借其优势,预计也将会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一)植保无人机
世界上第一家喷药无人机出自日本,日本在植保无人机农药喷洒方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经过30年发展,目前日本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过5000架,年更新量约3000架,操作人员超过14000人,成为世界农用无人机大国。在2004年,日本水稻农药喷洒使用的微小型无人直升机数量已经超过有人直升机。
2025-04-23 10:17
2025-04-22 13:08
2025-04-22 13:07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3
2025-04-21 11:01
2025-04-21 11:00
2025-04-21 10:59
2025-04-21 10:54
2025-04-21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