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APP就可操控的无人机、158度超多视点的裸眼3D技术、比心电图更灵敏的心磁图仪……今天上午开幕的第四届上交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领先技术集中亮相,上海本土企业的创新力量引人瞩目。从创业两三年的新生企业,到成立近90年的老牌科研机构,各个领域的"本土创新"正让"高精尖"的技术深入市民生活,描绘美好未来。
配置有毒药液交给机器人
困扰临床医学几十年的配药问题,现在用机器人就能解决。2014年成立的上海卫邦机器人公司首次参加上交会,带来了"智能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
"先从电脑中调取医生处方,生成二维码后贴在输液袋上。把药剂、一次性配药器、输液袋放在机器人内部的固定装置上,扫描二维码就开始自动配药了。"在卫邦科技的展位上,工作人员正演示这款机器人的使用。记者看到,这款机器人会自动打开安瓿瓶,能够根据粉剂的可溶性,选择不同的摇晃时间来稀释,自动把医疗废物投入专用容器内。整个配药过程在密闭环境内处理,还有完整的可追溯记录。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可以避免有毒药物的伤害。对于病人来说,药液污染和配错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卫邦董事长刘葆春表示,这款机器人本月将在仁济东院装机,今年或明年实现出口。"这款机器人基本自主研发,拥有7项发明、23项国内专利、3项国际专利。国际上的同类产品配一副药剂要1个多小时,而我们只需要几分钟。其售价仅为400多万元,低于国外同类机器人800万到1500万的报价。"
中国科学院上海超导中心研发的心磁图仪也站在国际前沿。项目负责人孔祥燕博士介绍,心磁图仪是通过检测人体心脏磁场进行成像的一种心脏疾病诊断设备,具有灵敏度高、早期诊断能力好的特点。"心脏磁场信号特别微弱,通过自主研发的超导Nb线才能检测到。"
"医院中常见的心电图准确率只有30%到40%,无法诊断一些心脏病早期症状,但多通道心磁图仪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执行主任谢晓明博士表示,历时10年研发的心磁图仪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国科学院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北京309医院安装。"目前可以检测出成人的心磁图,未来希望用于20周前的胎儿心脏先天性疾病检测。"
手机操作1500元的无人机
235克重、续航时间15分钟、照片像素1600万、售价1500元……和传统无人机面向"发烧友"相比,览意科技带到上交会的无人机,无论是价格区间,还是使用方法都更为亲民,核心技术却一样不少。
"从飞行控制技术、姿态算法、图像处理及算法、电子调速器、云台技术,到通信协议、地面站控制系统、工业设计、结构设计,硬件芯开发等都是自主设计、自主生产和品质控制。"览意科技总经理宋久林说,传统无人机操作难,受到空间地域的限制多,而览意所有的无人机都不用复杂的遥控器,手机APP就能操作。"我们把它定位为电子消费产品,目标就是时尚人群。"
看多了就会头晕的裸眼3D技术早已不是新名词,万维云视带到上交会的产品有什么创新?在其展位上,记者亲身体验了一番。站在一块普通的裸眼3D屏幕前,记者很快就感觉到了晕眩,而在万维云视的4K超高清裸眼3D电视前,却没有这种感觉。原来这是该公司研发的"158度超多视点"裸眼3D技术,无论在屏幕的正前方还是左右两侧等多个位置,都能看到清晰的3D效果。除了裸眼3D电视,裸眼3D智能手机等产品也一并亮相,现场吸引了不少体验者。
下单到收货只要29分钟
社区居民即时消费、可视化多维度产地管理系统、交互式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快速食品安全检测仪……在宅+的展区里,掌上社区商店将为市民提供"从下单到收货,只要29分钟"的购物圈。
"市民不但坐在家中就能购买蔬菜、水果、日用品,还能通过视讯可追溯系统,了解产地的土质、水质有没有受到污染。""宅+"CEO仲凯韬介绍,"宅+O2O掌上社区商店"不同于一般的网购平台,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才能收货,他们仅需29分钟即可。如何做到呢?原来,"宅+"社区商店在社区或写字楼找一个30到70平方米的仓储、一键上传商品、一台配送车、一两个工作人员,就能快速为一公里以内的用户送货。
此外,"宅+"还在现场展出了快速食品安全检测仪,实现检测结果立等可取,且检测结果涵盖30多种重金属、微生物和20多种农药残留。市民还能在其网站上看到生鲜品的产地情况。"从空气、水、土壤、环境和人,进行原产地管理,并让消费者参与生产过程,信息共享,甚至是远程监控生产过程,这都是可视化系统可以做到的。"
延伸阅读
另辟蹊径技术上"弯道超车"
"这项技术是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今天上午,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若干家本土创新企业,得到不少自信的回答:"我们已经达到甚至于领先于国际先进水平。"从"制造"到"智造","本土创新"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起步晚,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我们能够跟随在外国公司后面就不错了。"上海优爱宝智能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海鸿是留美博士后,5年前回国创业,曾经犹豫是否踏入机器人领域,最终下定决心,是因为他另辟蹊径,带领团队研发出了模块化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及机器人。
"国外大公司的机器人都带有一个控制箱,但我们公司的机器人却把大机器缩成小芯片,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模块,各模块间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不同模块可以灵活拼装,形成不同功能的自动化系统。这种机器化积木化的理念在国际上少有同行,实现了技术上的弯道超车。"
中国科学院上海超导中心也在超导领域居于世界前列。此次在上交会展示的超导纳米线单光探测器已经在量子信息、激光雷达、深空通信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更难得的是,这款自主研发的探测器已完全替代了国外同类产品,其芯片还以1万欧元的单价出口,是我国首次超导电子器件、也是为数不多的核心高端元器件出口的实例,使得我国在核心元器件上不再被国外"卡脖子"。
2025-04-14 10:21
2025-04-14 10:12
2025-04-14 10:10
2025-04-14 09:50
2025-04-11 10:30
2025-04-11 10:02
2025-04-10 10:15
2025-04-10 10:11
2025-04-10 10:05
2025-04-09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