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醉翁之意”不在Real Sense(单目+结构光)?
再来简单解释下Real Sense的技术原理:它采用了“主动立体成像原理”,模仿了人眼的“视差原理”,通过打出一束红外光,以左红外传感器和右红外传感器追踪这束光的位置,然后用三角定位原理来计算出 3D 图像中的“深度”信息。通过配有深度传感器和全1080p彩色镜头,能够精确识别手势动作、面部特征、前景和背景,进而让设备理解人的动作和情感。据Intel方面对外透露的数据,Realsense的有效测距可达10米。
Realsense属于“单目+结构光”,即单个摄像头加结构光发射器构成深度摄像头。不过结构光却是个“见光死”,“结构光只适合暗环境、室内。为啥intel弄个仿热带雨林的暗环境?因为会受到干扰啊!”雷动云合创始人廖鸿宇说,由于将3D深度摄像头改为2D深度摄像头,其“单目+结构光”的智能导航模块只需200元。
通常Real sense的应用场景是PC电脑玩游戏,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无人机的大热,Intel开始想要将其运用其中。不过,在面对这些室外更加复杂的环境,Real sense的精度却并不一定能克服外界所带来的问题。
“Real sense 的精度和距离成指数衰减,所以不大适合大场景认知计算,当然所有结构光视觉都有这个问题。”一个机器人创业者分析道。很多人都一致认为,光靠Real Sense是不可能实现如此复杂的避障与跟随。
而对于各界的质疑,一名Yuneec的技术人员确认道,1月5日的Intel Keynote上为了确保演示成功,Yuneec Typhoon H以及演示人员的头盔上确实放置了一些Mark点。但他同时也表示Core M性能足够强大,并且后续Yuneec的产品中会大量选用Intel的平台。
此外,由于该员工暂时没有拿到样机,因此对于“在没有Mark点的情况下,单独凭借Real Sense能不能确保实现跟随和自动避障?”的提问表示仍不能确认。
对于英特尔此次的作 弊,一位机器人创业者表现地很淡定,“大家别太较真,人家Intel展现的计算力,不简单是机载计算吧!这次Intel演示的东西,其实是全方位计算结果,机载在这个演示反应速度上无法承载的。”
显然,王帆并不认同该创业者的淡定:“我们注意到,面对层出不穷的‘黑科技’,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困惑。根本原因在于,这个行业不少参与者并不专注于产品,而是心怀各自的目的,做着一场又一场的表演。有的是为了在众筹平台上火一把,有的是为了在VC那里捞到投资,有的是为了哄抬股价,还有的是为了CEO站台撑场面。然而,这些只能凭借特殊的布置在实验室情况下实现的表演,没有一场是献给消费者的。”
(文章内容来源:澎湃新闻网、雷锋网)
2025-05-12 13:13
2025-05-12 13:06
2025-05-12 13:00
2025-05-12 12:00
2025-05-12 11:59
2025-05-12 11:40
2025-05-12 11:31
2025-05-09 14:44
2025-05-09 14:36
2025-05-08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