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南航学生用“意念”操控无人机:想着就飞起来了

2015-12-23 09:03 性质:转载 来源:南报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想着想着,一架四旋翼无人机就慢慢飞起来了!今天(12月22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四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现场,科幻电影中“魔法”在现场上演。该校能源动力学院几位研究生通过采集脑电波信号,操控无人机起飞和降落。



  南报网讯(通讯员董清张钰记者谈洁)想着想着,一架四旋翼无人机就慢慢飞起来了!今天(12月22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四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现场,科幻电影中“魔法”在现场上演。该校能源动力学院几位研究生通过采集脑电波信号,操控无人机起飞和降落。

  2013级研究生金晖介绍,采集脑电波信号主要有三个点,一个是贴在额头上的干电极,两个耳夹,还有一个脑电波信号芯片。

  “我们从中提取出的信号有一个专注度,这是控制无人机起飞的关键。”金晖告诉记者,专注度的范围从0到100,经过计算机处理的“专注度”发送给遥控器,遥控器再发送给飞机,这样飞机就能起飞啦!

  “专注度越高,飞行器的动力越足。”金晖进一步介绍说,“专注度是0的时候,油门为0,专注度是10的时候,加15%的油门,专注度为20的时候,加30%的油门,逐渐递增。”试验阶段,该团队取得的最好成绩是:无人机能飞到20-30米高,在空中维持悬停2-3分钟。

  据介绍,要获得“专注力”要经过训练,团队里,只有金晖一人能够操作。“冥想一件事的时候,专注度会迅速提升。”金晖告诉记者,实际操作时,他一般会想一道数学题,或者背英语单词。当操作人员大脑不再集中注意力,慢慢进入放松状态,这时候,无人就可以降落了。

  与传统的操作方法相比,他们这项研究可以解放双手,即便是残疾人,也可以操控无人机。金晖和团队成员接下来的打算是继续通过波形示意图研究脑电波的变化,识别到这个变化后,可以控制无人机做出“向左转”、“向右转”甚至“飞行到指定位置”等更高难度的动作。

  团队成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3级本科毕业生段俊智介绍,人类和机器互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脑电波采集后可以用到民用航天和智能家居控制方向,“比如下班回家,想到开灯这件事,脑波有一个相应的波形变化,提取到这个波形变化,把它作为一个开灯的信号控制开关,灯就开了。”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