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无人机是在当前智能硬件领域中最火的一类产品。资本和玩家纷纷涌入,各大众筹平台上的新产品也层出不穷。
不过就在上周,Zano无人机,这个2014年年底Kickstarter的众筹冠军,未坚持到自己的一周年生日便宣布倒闭,15000多台订单大多无法交货,支持者的340万美元打了水漂。
根据Zano自己的公告,其问题出在原型机过渡到量产阶段所存在的巨大且不可预见的软硬件调校误差,其不仅干扰到了生产进度,也直接影响到了实际的性能。
在众筹期间的宣传口径中,这款预计售价245美元的无人机只有手掌大小,重量不足60克,可飞到30米高空并定点停留拍摄高清影像。其通过手机APP操控,在飞行过程中可通过传感器自动规避障碍物,并可在飞得太远或电力不足时自动返回。
实际上,如果这一产品最终得以量产并推向市场,将有着极大的前景。但是,技术最终成为了其绊脚石。其实,看似只是升级版航模的无人机,远不止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下面这4项是在其所有技术当中的核心项。
首先,是续航。
这是无人机最大的门槛,也几乎是目前所有消费电子产品的软肋。
与大型军用无人机不同,民用无人机大多使用电力而非航空燃料。在电池能量密度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的今天,包括大疆在内的主流无人机产品最长的续航时间不超过25分钟,在无屏障物的情况下最大信号有效距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最远飞行距离)不超过5公里。同时,无人机对悬停、垂直起降的需求也使得其仅能通过四轴(也可能更多)的方式实现,相比于固定翼飞行器,其能耗也自然会提高。
(大疆官网展示的Phantom 3电池)
回到Zano,手掌大小的个头显然使其无法搭载更大的电池。根据当时官方的数据,其可以支持10至15分钟的飞行,而在实际的应用中,这样的续航能力大概只能支持一次的飞行。
第二,是操控。
这是目前业内争议最大的一项,主要纠结在安全性和易用性的平衡。
目前,通过独立遥控器和手机APP直接进行操控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两种方式,前者的代表是大疆,后者则是亿航,Zano的方式也是后一种。
(亿航官网展示的无人机APP)
对于前者来说,尽管多了一个大块头的“累赘”,但其实体摇杆可以让操作者更精准有效地控制飞行器,其独立稳定的无线电也能保障在高清图传时不会干扰遥控通讯的正常工作。而后者的优势则在于,其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的操作门槛。
2025-04-30 11:19
2025-04-30 11:18
2025-04-29 14:05
2025-04-29 13:46
2025-04-29 13:44
2025-04-28 13:44
2025-04-27 11:13
2025-04-27 11:01
2025-04-24 10:38
2025-04-24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