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技术门槛,将无人机变成用体感就能控制的“傻瓜机”;紧追国外“飚机”潮流,专门生产竞速“穿越机”;瞄准农业机械化趋势,做无人机中的“拖拉机”.....中国无人机产业黄金时代来临,广州企业成功“分一杯羹”。国际数据公司IDC调查显示,广州占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总产值2成,成为国内排名第二的无人机生产基地。
广州无人机市场:
无人机及紧密配套企业约30多家 70%以上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近年来,我国无人机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在短短数年内,中国生产的民用无人机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深圳大疆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发展迅速的广州无人机产业也不容小觑。广州市科创委高新处指,目前广州地区无人机及紧密配套企业约30多家,年产值初步估算约10亿元。国际数据公司IDC的调查则显示,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总产值,深圳占7成,广州占2成,其余城市共占1成。按照这一数据,广州成为中国排名第二的无人机生产基地。
目前,中国无人机产品以出口为主,广州地区同样如此。业内人士表示,本地的无人机产品70%以上销往国外,部分企业国外与国内销售市场比例达到9:1。记者走访的多家企业均认为,欧美市场更为成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外建筑低矮,空地面积大,无人机的操控相对更安全;二是国外的娱乐习惯与国内有差异,国外消费者更偏爱户外运动,除了航拍外,消费者还喜欢在滑雪、冲浪、骑马、跑步等运动过程中,使用无人机实时跟拍。
产品多样占据不同市场
硬件、研发的低成本是广州天然优势
按照用途划分,无人机分为民用无人机与军用无人机。而在民用无人机领域,又可以分为工业级和消费级。消费级针对大众市场,当中包括普罗大众最熟悉的航拍机;工业级主要用于电力、测绘、农业等领域,使用者主要是政府部门及大型企业。
记者了解后发现,广州无人机产品非常多样化,企业表示,珠三角制造业发达,广州距离原材料供给地、生产链很近,加上坐拥高校、科研机构人才,研发和制造成本均远低于国外及大部分国内城市,这也是广州发展无人机产业的天然优势。
航拍机:打开大众市场,做无人机中的“傻瓜机”
“这款无人机,可以把人的双眼带到天上去。”亿航科技联合创始人熊逸放双手捧着一款无人机向记者展示。这是亿航今年参加无人机大赛的作品,也是公司近期推出的新一代手机操作型无人机。
和传统无人机相比,它额外配置了一款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VR眼镜,配合无人机上的4K球形相机,用户佩戴上眼镜后进行操作,就可以实时地看到摄像头中的画面,好像自己身处空中。
这款无人机的最大特点体现在操控方法上,不再使用传统的拉杆遥控器,而是选择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作为载体。实现手机体感操作后,手机往前倾时,飞机就向前飞,手机往后倾时,飞机就往后飞,操作者自身转圈,飞机也会跟着转圈。亿航希望通过这种“颠覆性”的体验,打造出无人机中的“傻瓜机”,以此降低操作门槛,吸引更大的客户市场。
除了颠覆性的理念外,在外人看来,亿航立足全球的品牌推广与市场营销手段也让许多国内同类型企业望尘莫及。亿航 184 载人飞行器在亮相美国CES电子展后,又登上了Vogue 杂志,成为新科技的标志物。熊逸放坦言,中国的品牌大多不懂如何做市场与营销,产品从模具到外观都缺乏包装,这是一个劣势,相比之下,国外产品非常注重IT设计以及宣传,在传播效果上会显现很大优势。
竞速机:紧抓国外“斗机”、“飚机”潮流
广州的一些无人机企业从以航模起家,进入无人机领域后优势明显,低调的广州华科尔科技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市场部刘小姐表示,华科尔的强项是做竞速级别的无人机,“航拍机针对的是普通消费群体,而我们主打的竞速机,针对的是专业玩家。”
与消费级的航拍机相比,用于竞速的穿越机小巧、耐摔,轴距仅320毫米,重量仅700克,适合做3D姿态,可以前后翻滚。“飞机往前翻时,马达就会往前转,以此减少风的阻力,提高自身飞行速度。”刘小姐表示,玩竞技机在国外已经成为一股风潮,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尤其火。
她表示,如今中国航拍无人机企业遍地开花,用户和人群又相对固定,市场竞争也很大。因此,华科尔选择了“穿越机”这条市场竞争较小的路径。
专业机:瞄准国内农业机械化潮流
目前,工业级无人机的市场份额虽不如消费级,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广州极飞就是一家主打农用无人机研发的企业。4月19日,极飞刚发布了一款植保无人机新系统,该系统由植保无人机、智能移动终端、定位系统、智能气象站、智能电池、药箱、灌药机和监控调度管理系统组成,每小时作业量可达60亩。一个人同时操作3架无人机编队作业,作业量可达到1800亩,相当于人工的40-60倍。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5年12月,我国农业无人机保有量达到2324架,生产农业无人机企业超过200家,并且正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极飞目前不直接销售无人机,但采取建立服务团队的方式,直接为农户提供植保服务。
产业发展催生副业:
考牌培训价格不菲 “飞手”成新职业
在前天广州首届低空无人机大赛上,90后小伙何绿川一边操控着手里的无人机控制器,一边抬头望着天空中无人机的飞行情况,精神高度集中。3年半前,因为对航模的热爱开始接触无人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机车学院毕业的他选择成为职业“飞手”。除了专业比赛,这群以90后为主力的飞手更多出现在各大剧组、婚庆活动的航拍现场。航拍无人机的技术完善和普及,为职业“飞手”奠定了生存基础。
随着无人机产业的发展,飞手也成为一个收入不错的新职业。业内人士透露,一般婚庆航拍按小时收费,价格约在1500元至3000元间,根据“飞手”的飞控能力和摄像能力高低有较大差异。优秀的“飞手”还能提供教学服务,每堂课收入超过3000元。随着无人机体育竞技的迅速兴起,“飞手”中的佼佼者正在全球范围内参加专业比赛。今年3月在迪拜举行的首届世界无人机大奖赛,奖金总数高达100万美金。
同时从事无人机教学的何绿川介绍,无人机新手到技术过关,一般需要3个月。但一些无人机培训机构号称能“速成”,15天培训课程收费1.5万元,保证考取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证书。另一所培训机构提供的无人机零基础教学30天课程收费在1.38万元至3万元间,已熟练掌握无人机技术只需考取AOPA证书的15天课程价格不到1万元。截止2016年12月,国内持证飞手仅有2000余人。随着无人机监管力度的加大,培训行业还将越来越火爆。
行业呼吁尽快出台监管措施
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但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对于无人机的监管细则却迟迟未出台。业内普遍认为,加强监管有利于行业发展。
熊逸放表示,无论国内国外,对于无人机的监管都处于探索阶段。西班牙针对商用无人机提出了硬性要求,即使用者需要考取一个无人机驾驶执照。美国建议无人机使用者在网上进行实名注册,登记无人机型号,个人姓名、信用卡号等信息,并出具一张附有相关信息的纸能贴在无人机上,以便无人机出现问题时能找到主人。
而极飞方面表示,目前我国的植保无人机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包括无人机本身的技术、性能标准、植保标准等),关于植保无人机的规范性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也不完善。虽然植保无人机是在远离建筑物和人群的农田进行作业,但在作业过程中仍存在安全隐患。该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民航、AOPA、农业部等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地制定相关政策,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2020-10-21 10:08
2020-10-11 11:52
2020-09-16 18:27
2020-09-01 08:21
2020-08-27 16:24
2020-08-13 08:54
2020-08-11 17:29
2020-08-04 16:41
2020-07-27 11:49
2020-07-13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