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空间大数据迅速崛起意味着什么?

2017-06-14 14:26 性质:原创 作者:何浥棥 来源:无人机网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6月13日,由泰伯网主办、主题为“空间大数据的崛起”的WGDC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WGDC被誉为“中国空间信息产业的创新风向标盛会”,为期两...

  6月13日,由泰伯网主办、主题为“空间大数据的崛起”的WGDC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WGDC被誉为“中国空间信息产业的创新风向标盛会”,为期两天的大会与展览,无人机网(www.youuav.com)作为特邀媒体参加本届活动并进行现场报道。


签到处/无人机网


展会现场/无人机网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余琦、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英为大会致辞。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出席大会并作特邀报告。


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局长——余琦/无人机网摄

  在会议现场,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余琦表示,空间信息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这些空间信息,有利于促进国土空间的布局优化,有利于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空间信息越来越成为大数据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大数据与空间信息的融合,催生出空间大数据的概念,迅速深入人心。空间大数据也在政府的管理、企业的运营以及每个人的个人生活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间大数据正在迅速崛起,如今,中国的空间技术能力也已步入了世界先进行业。近年来,我们成功实施了航天器的地外天体着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向全球组网迈进,摇杆分辨率,在247次发射中,成功率达到96%。目前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通讯遥感、导航以及技术实验等系列卫星。在后续的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正在计划实施的数据采集卫星星座,更是为大数据的收集和传输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并将进一步催生空间大数据的发展。

  今年,中国将大力推进卫星应用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服务新型的城镇化、智慧城市、数字海洋等建设。提升基卫星平台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实时应急能力。中国航天的国际合作也是精彩纷呈,我们已于35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44项合作协定。并积极推进了“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多任务小卫星星座建设等一系列航天重大项目。宇航产品出口的规模和种类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一张新名片。


会议现场/无人机网摄


泰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玉璋/无人机网摄

  泰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玉璋表示,空间大数据是大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体。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几乎所有大数据,都需要而且可以与地理信息数据紧密融合。由此,空间大数据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给政府用户、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应用价值和服务能力。

  空间大数据的崛起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在主题为《空间大数据的新机遇》的特邀报告中提到,我们已经来到了数据大爆炸的时代,因此需要用大数据的手段来对数据进行处理。他说,大数据的魅力,在于它几乎能够研究世界上的任何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无人机网摄

  李朋德认为空间大数据要在中国充分发挥价值,需要在数据开放和共享上做突破。他表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权威地理信息数据开放给社会和企业。

  “空间大数据的崛起,带来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泰伯研究院专家顾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SpaceTimeLab创始人程涛在做特邀报告时说。程涛教授致力于研究地理位置在交通、智能警务以及商业智能方面的应用,她曾在国际上发表180多篇学术论文,并在中国、荷兰香港法国等地讲学。

  “在统一的空间大数据框架下,基于传感网的实时动态GIS可以实时管理与分析城市内部的人流、物流和事件流,因而能够在智慧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泰伯研究院顾问专家也在大会上做了特邀报告。

  会上,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景慕寒、百度地图事业部副总经理刘玉亭、南方测绘集团副总经理缪小林、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信平等业内意见领袖,也分别基于最新的技术和市场成果,解读空间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