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F/A-18 漫天发布的 103 个微型无人机,将是你的恶梦

2017-01-22 10:05 性质:转载 作者:科技新报 来源:科技新报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在1月9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2016年10月,其空军所进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微型无人机群试飞。除了文字新闻稿,也在互联网上公开了这个壮观的...

  在 1 月 9 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 2016 年 10 月,其空军所进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微型无人机群试飞。除了文字新闻稿,也在互联网上公开了这个壮观的测试影片,如果你当时就在地面上观看的话,这整个“鸟群”的声音非常吓人!

  就在加州的测试空域,3 架 F/A-18D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发布了这 103 个名为 Perdix(山鹑)的无人机,它们成功展现了复杂的群体行为,包括:集体决策、自行协调编队飞行和自我修复,这是当前军用无人机意义最重大的测试。又 Perdix 机体只有手掌大小,翼展小于 30.48 厘米,这表示难以被雷达侦测,战斗机释放它们以后,就可以在安全距离外用这群“鸟”安心地进行侦查,这让它们对五角大楼有十足的吸引力。

  美国国防部的战略能力办公室(Strategic Capabilities Office,SCO)的主任威廉·罗伯(William Roper),在新闻稿中提到:“由于作战的复杂度本来就很高,所以每个 Perdix 并非事先编程为一板一眼只会各行其事的独立个体,他们反而是一个集体有机体,共享一个分散式的大脑,灵活地进行决策和彼此协调,就好像像大自然中的鸟群一样。”

  美军在军事科技发展上越来越重视自动化的系统,SCO 于 2012 年创立,像 Perdix 这样的创新科技,就成为重点项目之一。以前类似的任务,只能用大型昂贵的机种来执行。最早,是人类亲自驾驶的侦查机,近十年虽然进步到大型无人机,然而还是要有人在后方遥控。战场上难免有战损,无人侦查机被击落了,即便没有损失人命,然而战场上还是少了一只眼睛。但是 Perdix 这样的微型无人机群就不同了,它们在空中就好像蜂群肆虐,就算“打死一只”,仍然还有另外 102 只眼睛。更让人惊奇的,指挥上,操作员只要对“这群鸟”发出指令就好,不需要钜细靡遗地分别去控制个别无人机。

  Perdix 的群体行为有点类似团体球队运动。球场上,教练比着各种暗号指示球队进行特定的战术,由于教练事先充分授权给球员们,所以每一名球员在各自责任区,得以自行决定如何最好地发挥球技,为己队得分。这个“鸟群”也是一样,接到操作员的指示以后,一样能自行决定该如何最佳地执行任务。然而,在大多数人类球队中,只会有一个队长;在 Perdix 鸟群中,则没有单一的领导者!罗伯表示“因为每个 Perdix 都能与其他 Perdix 彼此沟通与合作,所以这个群体没有领导者,任何一个无人机进入或退出群体,都能自行重新协调好。”所以古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就完全不适用于这群“鸟”身上了,既然鸟鸟都可以是队长,所以任务中不管机群数量再怎么变化,这些无人机始终能够保持决策进行。

采用商用零件

  这么厉害的机能,想必 Perdix 一定用了很厉害的神秘科技吧?其实不然,Perdix 也为美军带来了一场生产革命──它们是以民用科技打造而成的!其原始设计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学生,然后从 2013 年开始,由 MIT 的林肯实验室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以军事化的用途加以改造。机身是用 3D 打印功夫龙与碳纤维制成,电路板跟锂电池(目前版本飞行时间为 20 分钟)则跟日常可见的智能手机几乎一样,推进动力则是一般遥控飞机常见的螺旋桨

  Perdix 软硬件已经发展到第六代了,2016 年 10 月的测试目的之一,是要检验所采用的民间商用零件在潜在部署条件下是否可靠:在空速 0.6 马赫、摄氏零下 10 度从战机上发布,还会重重地被战斗机的喷嘴气流冲击到。而 Perdix 通过了这个考验。

  得益于使用商用零件,Perdix 无人机的成本非常的低廉,于是 SCO 跟合作单位的国防创新试验小组办公室(Defense Innovation Unit Experimental,),目前正在跟厂商洽谈大量生产事宜,目标在近未来生产高达 1,000 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