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氢航科技董事长刘海力现身2025长三角(昆山)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暨开发者大会,将氢航科技氢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成果带到现场,并通过“氢电助力机器人长续航应用”主题演讲,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领袖共同探讨机器人动力续航解决方案,实现了氢航科技氢能技术与人工智能首次跨界对话。
今年春晚,《秧BOT》人形机器人“机械太奶”扭秧歌的节目一举破圈,成为全网讨论度最高的节目之一。在4月份的2025 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上,身形各异的人形机器人通过长达21.0975公里的马拉松,展示了其设备稳定性以及综合运维能力,更是成为世界机器人领域的关注焦点。不止人形机器人,如果在部分城市的街头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种新型的“赛博遛狗”人群,这些全身科技金属质感、会翻跟斗、倒立、握手的机器狗,更是得到了科技爱好者的独特偏爱。
当前,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已实现“从无到有”的起步阶段,进入“从有到优”转变的关键时期。而动力系统作为机器人的核心驱动单元,在锂电续航难题上已困扰许久,这一点在4月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的锂电机器人上尤为凸显,长公里作业下锂电池机器人存在明显的换电依赖。
(图片来源:北京经开区官网活动报道)
氢动力系统在低空无人机、航空航天、电单车、小型船舶等领域商业化应用过程中取得的极佳续航成绩,无疑为机器人动力系统变革提供了全新发展思路。空冷氢燃料电池能量密度是锂电的3倍以上,经过氢动力改造的多轴旋翼无人机续航甚至可以达到2.5h,且因其系统结构简单,辅助部件少,寄生系统功耗仅占整体系统输出功率的5%-10%,这正与机器人动力系统需求高度吻合。当氢电与锂电在4.5kWh时进行对比,氢动力系统质量几乎为锂电的四分之一,而续航能力可长达9小时,此外,在长达2000h以上的生命周期内,其功率及续航衰减远远低于锂电。
以应急救援场景应用为例,目前已实际应用的消防侦查类机器狗,可在灾后废墟、野外森林等有限地面空间内进行更加灵活的紧急搜救工作。但锂电机器狗在长距离作业过程中,需要频繁返回更换电池,搜救效率大打折扣。如果采用氢动力或者氢锂混动,可延长数倍单次作业时长,减少来回换电次数,极大程度上增加搜救效率、扩大搜救最远触达面积,抢夺黄金救援时间。
除续航优势外,经实验验证,氢氧在极低温度下(-196°℃)也可以在Pt、Rh、Pd等金属催化剂下发生电化学反应,氢燃料电池的低温适应性相较锂电也具备极大优势。氢航科技的空冷型氢燃料电池通过自研专利技术,将最大常压裸堆功率密度突破至1200W/kg,在搭配氢气瓶进行发电后,平均每公斤氢气可产生15-16度电。此外,氢航科技通过先进的环境适应性管理控制技术及模块,将电堆最低运行环境温度拓展至-40℃、最高使用海拔拓展至5200米,且均通过实际场景检测。因其独创技术与电堆性能优势,该氢燃料电池满获CE认证、全球首个IEC安全认证、五十余项专利成果、十余项发明专利等多项成绩与荣誉,是行业公认的顶尖水准。
让机器人的脚步到达更远的前方,为机器人“氢”松减负,将氢能这一未来能源发挥其应用价值,是提升机器人动力续航的关键一环。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预测,2024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0.17 亿美元,到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0 亿美元,2024-2030 年的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过56%。若氢能渗透率超30%,相关产业链规模将突破40亿美元。
浙江氢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 致力于轻量化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和创 新应用,包括氢动力航空、航空机载电源、氢动力便携电源、氢能储能发电、氢动力 车辆、氢能船舶等应用方向。 在氢动力航空细分领域,公司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内 龙头地位。 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整体规划建设燃料电池60MW/3年,3000架无人机、 1000台制氢加氢设备的产能和一个区域性的无人机培训和服务中心。 目前,公司的氢动力电源及其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其中,氢动力无人机通 过中国电科院、公安部三所两家CNAS实验室检测认证。氢动力航空电源经过汽车强 检认证,启动速度1.8s。氢动力便携电源Hypal将在2024年走向市场,氢能船舶及氢 能小车与开云汽车、飞凡船舶等企业共同完成了市场验证
2025-08-05 16:24
2025-08-05 16:22
2025-08-05 16:17
2025-08-04 21:41
2025-08-04 21:40
2025-08-01 23:39
2025-08-01 22:54
2025-08-01 22:52
2025-07-31 23:27
2025-07-31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