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武大教授带学生用大数据“种田”

2018-10-12 08:04 性质:转载 来源:长江日报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史良胜团队正在操作无人机对农田进行监测通讯员吴江龙供图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通讯员吴江龙)9月底,武大史良胜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ET...

史良胜团队正在操作无人机对农田进行监测通讯员吴江龙供图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通讯员吴江龙)9月底,武大史良胜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ET农业大脑”亮相2018年云栖大会。实际上,武大师生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对农田进行精准管理,已有8年尝试。

  11日,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农业水利系史良胜教授。

  史良胜说,在中国的很多农村,种田的不少是六旬以上的老农,“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环境、帮助农民增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8年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史良胜开始了相关研究。“糖料蔗是我们食用糖的主要来源,我和学生们到广西崇左市糖料蔗产区,同时利用地面仪器、无人机和卫星,搭建农情多源监测系统。我们已能快速准确解译糖料蔗形态、干旱、营养、产量等特征,并对农田进行实时水肥管理和预测,最大程度节约用水和肥料。”史良胜介绍说。

  从甘蔗到水稻、小麦……在湖北省武汉、荆门和荆州等地,史良胜团队利用卫星、无人机和地面传感器采集数据、开发基础模型和算法。

  史良胜举例说,运用卫星+无人机+手机的手段,他们可以收集到海量的作物、水文和气象等基础数据,“农户通过手机拍照,将拍摄的作物图片发送给我们,结合过境的卫星以及监测无人机,系统能利用算法自动诊断出农田的各类状态,并快速发出管理指令——这家农户,请于哪天施用哪种肥料多少斤”。最大的好处就是农民少操心,田间管理更加科学;根据前期的研究和实验,这套系统在水稻种植上,能够帮助农民节约肥料30%左右。

  今年年初,史良胜团队开始和阿里云合作,在青岛1万亩菜地里进行实践,“数据会被收集至阿里云云端,再由数据融合系统计算出更精准更科学的农田管理操作”。

  28岁评上副教授,30岁评上正教授,史良胜说自己已带了8届研究生,他们都参与到大数据种田的实践中来,“如今我们一年中半数时间都在田间,我还会带着学生继续‘飞’上天看、‘蹲’进田里测、‘扎’进实验室算”。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验证码
×
  • 微笑
  • 嘻嘻
  • 哈哈
  • 可爱
  • 可怜
  • 挖鼻屎
  • 吃惊
  • 害羞
  • 挤眼
  • 闭嘴
  • 鄙视
  • 爱你
  • 泪
  • 偷笑
  • 亲亲
  • 生病
  • 太开心
  • 懒得理你
  • 右哼哼
  • 左哼哼
  • 嘘
  • 衰
  • 委屈
  • 吐
  • 打哈欠
  • 抱抱
  • 怒
  • 怒骂
  • 疑问
  • 馋嘴
  • 拜拜
  • 思考
  • 汗
  • 困
  • 睡觉
  • 钱
  • 失望
  • 酷
  • 花心
  • 哼
  • 鼓掌
  • 晕
  • 悲伤
  • 抓狂
  • 黑线
  • 阴险
  • 敲打
  • 心
  • 伤心
  • 猪头
  • 拥抱
  • 耶
  • 强
  • 弱
  • ok
  • 握手
  • 抱拳
  • 不要
  • 来
  • 拳手
  • 差劲
  • 爱你
  • 强壮
  • 牵手
  • 西瓜
  • 啤酒
  • 茶
  • 饭
  • 面
  • 香蕉
  • 香蕉
  • 玫瑰
  • 凋调
  • 示爱
  • 爱情
  • 国旗
  • 蓝球
  • 足球
  • 乒乓球
  • 瓢虫
  • 月亮
  • 太阳
  • 炸弹
  • 骷髅
  • 菜刀
  • 刀
  • 蜡烛
  • 蛋糕
  • 闪电
  • 沙发
  • 钟
  • 话筒
  • 钞票
  • 喝彩
  • 彩球
  • 鞭炮
  • 灯笼
  • 浮云
  • 给力
  • 互粉
  • 囧
  • 礼物
  • 熊猫
  • 兔子
  • 推撞
  • 威武
  • 神马
  • 压力
  • 耐你
  • 围观
  • 好激动
  • 走你
  • 笑哈哈
  • 吐血
  • 蹦
  • 加油
  • 无语
  • 安慰
  • 叹气
  • 拜托

1 2

暂无评论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

扫码进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