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的持续升温,国内无人机培训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 数据显示,全国无人机培训机构数量从 2024 年末的 1343 家猛增至 2025 年 11 月 18 日的 4029 家。行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考试监管压力也随之剧增。在此背景下,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地区管理局(简称 “东北管理局”)率先启动无人机执照独立考试点试点工作,标志着无人机行业 “考培分离” 的探索正式拉开帷幕。
东北管理局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独立考试点试点方案》(简称《试点方案》)明确,将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各增设 1 个中小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独立考试点。此次试点的核心亮点在于考试点的 “完全独立性”:
申请主体(社会组织、高等院校或地方企业)需满足双重硬性要求 —— 从未涉足无人机培训业务,且承诺未来不再以任何形式开展相关培训。独立考试点设立后,将面向省内所有培训机构提供无差别、公正的考试服务,彻底打破此前 “培训与考试绑定” 的行业格局。
“现行‘考培一体’模式虽曾提升了持证人员输出效率,但随着行业规模扩大,弊端日益凸显。”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考试点与培训机构深度关联,导致考试标准执行不一、监管缺位,部分机构甚至打出 “培训包过” 的虚假宣传,暗藏暗箱操作空间,最终出现 “持证却不会飞”的乱象。而此次东三省试点通过斩断培训与考试的利益链条,从制度层面保障考试的公正性与规范性,将有效提升无人机执照的 “含金量”。
《试点方案》明确指出,试点旨在优化中小型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考试机制,探索 “考培分离” 路径,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事实上,针对培训机构激增带来的监管挑战,民航管理部门已持续推进改革:2025 年 5 月,大疆退出民用无人机执照考试管理服务;8 月,行业传出控制考试点月度考试人数、提高考试难度的消息;9 月,新增考试点申请暂停;截至目前,全国考试点数量已从年初的 96 个缩减至 78 个。
此次东三省试点的申请期为 3 个月,将于 12 月 31 日截止。记者从吉林、大连安全监督管理局飞行标准处了解到,目前已收到大量企业、院校及社会组织的申请,相关部门正按《试点方案》要求开展初审与初始评估。
“沈阳、大连等地的申请主体数量可观,但全省仅设 1 个独立考试点,且申请条件较为苛刻,能全面满足要求的并不多。” 大连安全监督管理局飞行标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独立考试点的准入门槛较高,需在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中优中选优。该负责人强调,此次试点的成效将直接影响未来行业政策走向,因此必须严格把关、慎重推进。
对于 “考培分离” 试点,业内人士普遍表示认可并寄予厚望。大家认为,若试点执行到位,不仅能提升执照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确保考试能真实反映应试人员的操作能力,还能倒逼培训机构回归教学本质,聚焦教学质量竞争,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
同时,作为一项探索性举措,“考培分离” 在推行过程中可能面临实际挑战,多位业内资深人士提出了优化建议:
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马剑指出,尽管《试点方案》明确禁止申请主体涉足培训业务,但现实中可能存在通过 “马甲” 机构规避限制的漏洞。他建议,可优先鼓励交通、公安等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驾培机构参与,以政府主导模式保障考试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湖北省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电鹰科技集团董事长蔡晓东则提到两大潜在难题:一是经费问题,独立考试点的设备、场地、人员等运行成本高昂,仅靠考试费用难以覆盖,而此前 “考培一体” 模式可实现 “以考促训、自负盈亏”;二是人才问题,当前无人机执照考试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如何构建科学的考试流程与成熟的运行机制,仍需行业共同探索。
规范考试是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的起点,提升培训与操作质量才是长远之道。随着 “考培分离” 试点的推进,期待行业能逐步形成 “培训提质、考试公正、监管有效” 的良性生态,让无人机在低空经济的蓝海中飞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