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迈入存量提质、改造更新的发展阶段,老旧建筑物外立面成为城市更新的关注重点。建筑外立面长期受风吹、日晒、雨淋及温度变化等自然因素,和环境污染、结构老化等影响,易出现裂缝、脱落、渗漏等病害。这些病害不仅影响建筑美观,更威胁到公众安全,如外立面脱落可能导致高空坠物伤人事件。
传统人工检测需借助吊篮、脚手架等设备,不仅效率低下,每日检测面积有限,还存在高空作业风险,威胁检测人员安全。并且,人工检测主观性强,对细微病害易漏检,检测精度难以保障,难以满足大规模建筑检测需求。
为解决上述痛点,中建八局华南公司联合深圳大学采用无人机搭配可见光及红外镜头,进行建筑外墙病害巡检,结合优视摄影高精实景建模及优算推演AI图像识别分析,病害识别准确率高达95%,相较现有同类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可精准识别毫米级裂缝、定位空鼓,自动生成详细检测报告,为建筑外立面病害监测带来高效、精准、安全的全新解决方案,同时,为后续建筑修缮提供可溯源的数据基础。
1 技术优势
1 高效覆盖,精准捕捉每一处细节
在作业前,技术人员只需根据建筑外立面结构,在软件中预设飞行航线 ,无人机便能严格按照规划路径执行,自动规避建筑障碍物。搭配高分辨率可见光镜头与热成像仪,无人机可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数据采集:既能够捕捉外墙表面的裂缝、剥落等可见病害,还能通过热成像技术探测墙体内部的渗漏、空鼓等隐性问题。无人机拍摄的每一张图像都会实时关联空间坐标信息,为后续的三维建模与病害定位奠定基础。相比人工采集,无人机巡检效率提升5-7倍,单栋30层建筑的外墙数据采集可在1小时内完成,且数据准确率高达95%以上,从源头保障巡检质量。
2 智能筛查,告别 “人工漏判” 痛点
采集完成的海量图像数据,若依靠人工逐一排查,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因人员经验差异导致病害误判、漏判。为此,采用优算推演软件进行病害识别,集成自研SAM的端到端表观病害检测深度学习模型(CrackSAM)的AI图像识别分析系统,能凭借深度学习算法,成为外墙病害的 “智能裁判”。自动识别裂缝、空鼓等病害区域,AI识别病害的效率是人工的10 倍以上,大幅减少了人工巡检的主观误差。
3 直观呈现,让隐患 “看得见、摸得着”
依托优视摄影高精实景建模技术,无人机采集的二维图像会被转化为1:1还原的建筑外墙三维模型, 模型纹理清晰、细节逼真,可清晰展现墙面的凹凸结构、门窗位置,甚至能还原瓷砖缝隙、涂料纹理等细微特征。而AI识别出的病害信息,会被精准 “挂载” 到三维模型对应的位置,形成病害分布三维可视化系统。这种可视化呈现方式,让原本抽象的巡检数据变得 “看得见、摸得着”,无论是工程团队制定维修方案,还是管理部门掌握建筑安全状况,都能更直观、更高效。
4 专业规范,为决策提供 “数据支撑”
通过整合无人机采集的原始数据、AI 识别结果、三维模型信息,生成标准化检测报告。可直接用于工程验收、维修方案审批、安全备案等场景。同时,报告中的数据可与城市建筑安全管理平台对接,为城市更新中的建筑安全排查、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助力提升城市建筑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2 应用总结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建筑外墙安全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这套智能化巡检方案,不仅能为单栋建筑的安全运维提供数据支撑,其积累的病害数据还能为片区建筑的老化程度分析、改造优先级划分提供参考,助力城市更新工作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方案还可进一步拓展至建筑竣工验收、灾后评估等场景,持续为城市建筑安全管理与高质量更新贡献力量。
2025-09-05 10:44
2025-09-04 22:04
2025-09-04 22:02
2025-09-03 14:12
2025-09-03 14:09
2025-09-02 22:06
2025-08-29 10:15
2025-08-28 11:16
2025-08-28 11:15
2025-08-25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