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十九大人大代表推广植保飞防良法,省了成本,又省了人工!

2017-10-23 07:02 性质:转载 作者:汉和农业机器人 来源:汉和农业机器人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10月21日19:00,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集体采访,邀请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0月21日19:00,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集体采访,邀请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魏灵玲;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沈玉君;江西省安义县种粮大户、绿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凌继河接受采访。

  凌继河:飞防一天可以打五六百亩,省了成本,又省了人工!

  大家晚上好,我叫凌继河,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我的身份很简单,我是亿万农民当中的一名,我荣幸既是农民,又是党代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视察时,因为我们规模化经营和带领农民致富,习近平总书记表扬我,我很高兴、很激动。 我公司现在流转土地20070亩,托管土地35700亩,年加工稻谷40000多吨,带领农民6700户致富。实际上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很简单,就是六个字:“良种、良法、良田”。良种我们主要是引进一些优质品种,适合我们当地的气候、土质,我们实验成功就大力推广,我们现在推广达到了90%以上,像以前普通大米卖到2块钱一斤,大家还挑三拣四,现在我们品质比较好的大米最多卖到18块钱一斤,市场还供不应求,所以说比较好的品种对产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良法,我们全程机械化,现在机械化我们达到了90%以上,以前是人工插秧一天一亩,现在高速插秧机一天插五六十亩,是人工的60倍,人工插秧的产量还没有机器高,因为机插的分蘖多、返青快,产量更高。比如我们现在用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入。还有统防统治,我们推广飞防一天可以打五六百亩,原来人工一天就打20亩,甚至用药量更大,现在应用的少,省了成本,又省了人工。这是良法。现在我们公司主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像今年江西省省委省政府拿两百个亿,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基本建完。我就说三点,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是江西省安义县种粮大户、绿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凌继河在做介绍时的发言内容,他分享了六个字“良种、良法、良田”,而在良法中,重点提到了植保飞防以及飞防效率高,节省成本,节省人力,节约用药量等优势。

  在媒体答问环节,面对记者提出的“农民种粮的效益问题和“谁来种”的问题”时,

  凌继河说到,“因为我是一线的农民,我今天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好。第二,就像总书记说的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刚说的好的品种,就是改革供给的问题。以前我们的大米卖到两块钱,现在的大米可以卖到十八块钱一斤,就是因为有好品种,以前想吃好米要外国进口,现在我们中国的米更好吃、更香、更有营养,我认为这样就增加收入了。另外关于机械化,机械化就是减少了人工,增加了收入,降低了成本,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我们现在种田的大部分是60后、70后,因为年龄比较大了,我们大量的需要年轻的80后、90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在我们合作社,去年这些年轻人平均达到拿到14.7万的年收入,现在还求着我种田,以前不愿意种田,但在我们合作社种田是排着队在等,我们有租金、现金、奖金,还有股金,我们最高的一个状元拿奖金拿到30多万,在我们合作社六年拿了182万,所以说不担心没有人种田,让年轻人去做这件事。”

  而目前机械化程度最低的田间管理环节,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迫在眉睫。面对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国家补贴及政策鼓励,加上植保无人机本身的优势,植保无人机代替人工打药也已成必然趋势!


汉和水星一号在天山脚下作业


汉和水星一号在河南西华县作业

  另外四位代表采访内容

  唐华俊:五年来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这几天各位代表都在热烈讨论十九大报告,我们几位农业科技代表对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边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科技方面的安排和部署感到非常的振奋和高兴、激动。在十九大报告里专门强调,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因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关键还要靠科技,靠科技创新,靠科技进步。

  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说它有发展、有进步,有三个指标可以比较好的来说明。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去年已经超过了56%,与“十二五”初期比,与“十三五”将来的奋斗目标相比都有很好的发展,更不用说改革开放的时候百分之十几,能够发展到超过56%,应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第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与“十二五”末比也是了不起的一个贡献,基本上每年两个百分点的增加。现在小麦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像水稻、玉米的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这是了不起的一个进展,解决将来谁种地,没有机械装备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不行的。 第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2016年稳定在96%,应该说也是了不起的,现在大田的、园艺的都实现了良种化。 这三个指标比较好的说明了十八大以来科技的一些进步和进展,具体归纳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包括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上,比如说水稻、黄瓜、桑蚕,这些基因组学作物现状的形成机理机制,这方面有很好的进展。比如黄瓜,大家吃黄瓜都会发现黄瓜根部不愿意吃,有点苦,到底是什么东西控制着这种苦味,如果在机理机制上搞清楚了,我们在育种上就会有更好的方向。

  我们在一些重大品种和技术方面,也有很好的进展。比如超级稻,水稻过去尤其是像南方的籼稻,很多人不愿意吃,但是现在的超级稻在品质上有很大的改善,在质量上有提高。同时在其他方面,比如说一些设施技术,智能植物工厂,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马铃薯的主食化,可能很多同志们看到“砥砺奋进的五年”的展览里,3D打印的马铃薯产品,比如馒头、面包、面条等很多产品都有很大的发展。 另外,在条件平台建设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农作物基因资源重大科学工程、农业生物安全重大科学工程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农业部以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现在已经建成了42个综合实验室,下面又建了近300个专业或者区域实验室,同时还建了近270个实验台站,就形成了一个体系,就是说综合实验室有专业或区域实验室,还有科学观测试验站。 在这个基础上,部里遴选了400多个农业科学野外观测台站,建成了一大批的数据中心,这个对科研条件建设很重要,我们觉得这在过去五年里有一个很大的进展和发展。这是过去五年来,自主创新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第二,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比如我们的推广转化体系,过去所谓的“线断、网破、人散”,在过去五年有很大的改善,我们的队伍建设方面,业务用房建设方面,条件装备方面有很大的进展,这是在体系建设方面。在成果推广转化方面,我们的重点是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围绕着需求进行推广,比如小麦的“一喷三防”,有重点的来开展工作。推广转化的模式机制也有创新,比如“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示范户”,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一步深化。大家知道,我们农业科技涉及到国内的科研机构包括省里科研机构,涉农的还有大学、企业,应该说在体制上要一下做一个大的改革,是比较难的,但是农业部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探索。农业部以小麦、水稻、生猪等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组建了产业技术体系,每个体系有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下面还有若干个岗位科学家,还有若干个综合试验站,形成了一个体系,把全国的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都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围绕一个产品的科技问题发挥作用,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另外,2014年,农业部开始组建了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这个是围绕产业、行业重大问题,像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我们把方方面面的专家、方方面面的单位组织起来,共同围绕着一个大的产业问题或者科学命题来解决,这几年来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的政策改革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昨天晚上王志刚书记跟大家介绍的改革,包括成果转化、应用,种业的知识产权与改革,现在科学家也可以兼职、也可以持股,这样的知识产权权益改革,让科学家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创新。

  何中虎:中国小麦育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大家好,我是从事小麦育种工作的,这个工作的特点就是周期长,选育一个品种一般10-12年,从杂交组合到审定,审定到推广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周期非常长。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同时还是健康和环保作物,之所以说它健康,就是你吃了以后不会发胖,这是国际上有很多文献支撑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大家吃全麦粉,会对身体更好。 之所以说它环保,是因为冬小麦可以解决冬天和春天的农田裸露,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冬小麦的话,我们冬天的沙尘暴等等,那将是很严重的。中国的小麦2016年的面积是3.6亿亩,单产355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0%,总产1.28亿吨,占全世界的17%,当然也是居全球首位。应该说过去五年小麦的持续增产对保障粮食产量登上新台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五年,全国小麦育种概括起来取得了三个方面的进展。

  第一,小麦在内的前沿技术研究,比如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等,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应该说跟国际上最先进的基本上是并行的,有些领域可能还处于领先水平。 第二,育种家培育了100多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绿色的新品种,其中有6个新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 第三,大家关心的华北北部缺水的问题,通过大家的努力,华北北部小麦的灌溉,全生育期的灌溉由过去的4-5次,现在减到2-3次,所以一般来说,冬天一水,春天一水,如果夏收前太干旱了,再补充第二次水。所以,使用的水显著减少,我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小麦育种在国际上是享有很高声誉的。我们小麦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信心、有能力为确保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魏灵玲:设施农业推动国家农业实现现代化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设施农业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一些情况。我是做设施农业的研究,设施农业是什么呢,大家能够看到的就是有很多的温室大棚,植物工厂,用它种菜、种花、种蘑菇,我本身是做园艺的,当然设施农业的,也有养猪、养鸡的方面,它能够突破环境和资源的限制,是高效生产的手段,设施农业在我们国家发展了很多年,也为我们国家菜篮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设施农业的面积增长的非常快,现在我们国家的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了410万公顷,产值也有9800亿元,创造了4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种大棚方面,农民增收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农民基本上平均增收能够近2000元左右,设施农业为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是一名研究设施园艺的科研人员,但同时我也在做成果转化的工作。在科研方面,我们一方面注重自主的创新和原创的技术突破,我们在智能化的设施装备、植物工厂、植物LED人工光技术、农业的物联网技术、营养液栽培,还有设施农业用的节能或者新能源的高效利用等等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搭建国际化、开放的科研平台,和国际上更多科学家一起来搭建这种集成、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技术体系,推动我们国家设施农业基础性研究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做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个我大概做了15年,从研究生毕业开始,现在比较流行的叫创新创业。在成果转化领域,我们尝试着把科学院的科研成果连接应用单位和农民走通“最后一公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尝试从园艺的角度,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的搭建,现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我们能够通过市场的推广获得效益,能够让农民看到科技成果给他带来收入的增加,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找成果转化的推动。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把产学研进行深入的融合。我做了15年,基本上一边做研究、一边做转化,我就感觉到在这个时候,科研人员的春天就又来了,一边做研究的工作,一边做转化,会有更多的舞台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在想,在未来的时间,因为我们还都比较年轻,能够紧紧依靠中国农业科学院这种国家队科研平台,不断地加强研发、创新,搭建我们国家自主设施农业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同时我们做好成果转化的工作,让我们的客户从市场上挣到更多的钱,让这些资金反过来推动我们的研究,取得产业的主导权。基本上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沈玉君:农业绿色发展要靠政策引导也靠科技支撑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叫沈玉君,我主要从事的是农村能源与环保相关的科研工作,具体来讲,我主要是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的工作。虽然我们的工作和畜禽粪便和秸秆这些又脏又臭的东西打交道,但是我们科研的目标是非常美好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农业更绿,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 这几天我也在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报告中也提到了要推进绿色发展,特别是提到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等。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特别是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了农业的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农业部门贯彻党中央的部署,从2015年就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又启动实施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据我了解,前几天刚刚公布了我们国家第一批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名单,来作为农业示范发展的先行区,可以说政策措施力度非常大。农业绿色发展要靠政策的引导,当然也要靠科技支撑,所以我们作为农业科技人员也是深感责任重大。

  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在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还有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修复等等这些领域已经研究推广了一批先进的技术模式。就拿我所从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研究提出了适合我们国家不同区域特点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模式以及一批单项的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目前我们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种养循环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到2016年底,我们国家畜禽分污的资源化利率达到了60%以上,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可以说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还有具体的措施,我也相信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在这个《意见》的推动下,未来几年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一定会突破一批关键的技术成果,研发推广一批试用成熟的绿色生产技术,来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让我们的农业更绿、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谢谢。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