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特种动态 > 正文

从克拉苏哈-4摧毁叙无人机看俄军电子战发展

2020-03-24 10:43 性质:转载 作者:顾国华、易芳 来源:《军事文摘》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据塔斯社报道,莫斯科时间2020年2月1日,俄军使用电子战系统摧毁了叙利亚武装分子向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发起的无人机攻击。透过新闻,我们不禁要问,俄军的电子战系...

据塔斯社报道,莫斯科时间2020年2月1日,俄军使用电子战系统摧毁了叙利亚武装分子向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发起的无人机攻击。透过新闻,我们不禁要问,俄军的电子战系统克拉苏哈-4为何物?其电子战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典型的装备,未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呢?

克拉苏哈-4为何物?

克拉苏哈系列电子战系统是俄军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盖布和盖布-1电子战系统的基础上研发的,是俄军电子战武器的最新代表。早在1996年,康采恩集团公司旗下梯度研究所就着手克拉苏哈-2的研发工作,克拉苏哈-2于2005年成功面世,于2009年开始测试,2011年完成列装。克拉苏哈-2是一种陆基车载高功率微波电子压制系统,起初主要用于防护各类设施,重点压制敌方空基观测雷达,如干扰美国E-3预警机和其他使用S波段的侦察系统,因而其用途相对狭窄,并不是对众多雷达干扰的通用系统,如不能同时对E-8和E-2飞机实施干扰。2008年的俄格战争爆发初期,电子战未引起俄军的足够重视,未派出电子战飞机参战,导致3架苏-25歼击轰炸机和1架图-22M远程轰炸机损失。痛定思痛,战后俄军深刻吸取电子战方面的教训,下大力对电子战部队进行全面改革,发展电子战武器,包括升级克拉苏哈原型系统。

从克拉苏哈-4摧毁叙无人机看俄军电子战发展

在克拉苏哈-2系列的基础上,梯度研究所于2013年正式推出应对目标更多、探测能力更强、功能更广的陆基电子压制和防护系统克拉苏哈-4。在应对目标上,压制间谍卫星、地面雷达、预警机、无人机等空天地基探测系统。作为广谱强噪声干扰平台,它能够对抗美国E-8C类预警机、捕食者无人侦察攻击机、全球鹰无人战略侦察机,以及长曲棍球系列侦察卫星。在功能用途上,甚至能对抗间谍卫星。联合使用时,可以覆盖150~300千米的区域,有效防范敌方雷达探测,并对敌方电子和通信设备进行软杀伤。

俄罗斯电子战部队发展

关于电子干扰部队的建设可追溯到1956年,当时苏联就组建了第一个集通信、无线电、雷达干扰于一身的干扰营。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子战领域研究和培养专业人才队伍,1960成立了专门研究电子战领域的第21研究所,并在科研院所、靶场基地、试验中心等单位都设立了电子战相关的处室。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电子战技术和能力已从单纯干扰通信上升到可压制通信系统,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此后,继续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和力度。1980年,成立了沃罗涅日无线电电子高等军事工程学校,并在基辅、哈尔科夫、明斯克、里加等地纷纷成立了主要培养电子战专业人才的院校。之后的一段时期内,苏联的电子战设备及作战能力达到了巅峰时期,如在阿富汗战争中,苏军为飞机装备了红外弹自动抛射装置补充措施,为直升机装备了ППИ-26红外诱饵和СОЭП-В1А光电干扰站,有效降低了航空兵的损失。

克拉苏哈-2电子战系统.

苏联解体后,俄军的电子战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8年才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值“新面貌”改革对军区、联合战略司令部重构时,俄军将电子战部队区分为战略和战术层面也进行了改革和重组,并成立旅级部队。2009年4月,新组建的西部战区第15电子战旅在新莫斯夫斯克正式成立,标志着俄罗斯电子战部队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此后,在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太空、战略火箭军等部队都组建了相应的电子战部队。其中,陆军部队电子战力量是重中之重,电子战力量先后配属军、师级,直至旅级,层级不断深入、规模不断扩大,电子战旅一般含4个电子战营和1个连。

俄军还提出,陆军地面部队在没有电子战支援的情况下不再机动和实施其他作战行动。自2014年开始,各军种、各级别的电子战部队纷纷履职。2015年12月,隶属于南部战区的第19电子战旅在拉斯维特基地正式成立。目前,俄罗斯已正式完成组建5个电子战旅,未来还将不断优化完善。

当前,俄罗斯电子战部队配属的电子战系统,主要包括克拉苏哈(Krasukha)、莫斯科河(Moskva)、里尔-3(Leer-3)和摩尔曼斯克-BN(Murmansk-BN),主要配属给地面部队,其使命是履行电子干扰、对抗任务,并为常规部队提供电子防护支援。俄罗斯表示,将通过更优的组织方式继续为战略和战术层面电子战部队实施电子战提供支持。

实战运用

俄军大量采购电子战装备,初步完成组建电子战部队,全面发展电子战能力的同时,也积极将电子战力量投入实战。先后经历了车臣战争、俄格冲突、叙利亚行动、克里米亚冲突、顿巴斯冲突等,电子战全程贯穿了冲突前的准备、冲突中的对抗、冲突后的收场等行动中。

俄罗斯已组建5个电子战旅

第一次、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广泛用于干扰通信系统。1994年—1996年发生的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军的电子战工具只用于干扰武装分子的通信,通常是通过联合情报群控制部署地面部队和空军第四军的电子战部队。在1994年攻击格罗兹尼的战斗中,俄军电子战部队紧随前线部队,企图不断对敌通信系统实施干扰和压制,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既有装备方面的原因也有人员战术和训练方面的原因,如备配备不足、行军过程中运用复杂,人员训练欠缺、战术手段运用不足等。当然也有成功行动,俄军总参谋部情报局(格鲁乌)的第六局捕获到了车臣叛军头目杜达耶夫的电话信号后,空地导弹顺利实施了“斩首”行动。除此之外,直到1996年8月,在格罗兹尼当反叛武装再次发起攻击时,俄军竟对叛军通信系统的干扰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针对第一次车臣战争暴露出的问题,第二次车臣战争前,俄军加紧对电子战部队整改,列装了新的电子战装备,构建了自动化指挥系统,并在58军组建了指挥中心。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电子战部队克服客观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好地履行了干扰武装分子的通信系统的任务。不仅如此,电子战部队在干扰无线电控制的爆炸装置、通信中继及支援其他军种的行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在压制武器系统和防空系统方面,当时的电子战部队显得力有不逮。

俄格“五日战争”中用于与敌军武器系统进行电子对抗。两次车臣战争的检验和运用,俄军电子战部队积累了有益的实战经验,并为装备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2008年俄格战争的初始阶段,空军进展并不顺利,损失了5架飞机,后来俄军改进战法,利用伊尔飞机执行巡逻任务,而米-8PPA和米-8PSM-PG直升机在前线上空为一线部队提供反雷达支持,少数电子战官兵被编配部署于南奥赛梯的战术群。同时运用电子对抗来干扰格鲁吉亚的无人机及其他电子通信和侦察系统。战前,为了应对复杂的山地地形的影响,俄军在苏-34战斗机上装备了希比内(Khibiny)电子战系统。由于复杂环境极大限制了旋翼飞机上干扰器的运用,但通过运用苏-34战斗机及其电子战系统,为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俄军RB-341V 里尔-3型电子战方舱

叙利亚行动中探索电子战全面运用。2015年9月,俄罗斯开始对叙利亚的打击行动。开始时,俄军主要实施空中和基地的防护任务,而当俄苏-24M战机被土耳其空军击落后,战斗迅速升级。在后续的战斗中,俄军为了实现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目的,加大了对叙的防空打击与电子战行动。同年10月,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相关区域主要部署了克拉苏哈-4、希比内及里尔-3等电子战系统。克拉苏哈-4较之前的系统有较大的改进,具备多功能干扰能力,部署在叙利亚西北部港市拉塔基亚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主要干扰空基雷达及同其他的防空系统平台协同作战。俄军对希比内系列电子战系统方面较保密。后经不断透露得知,希比内套件一般由探测和对抗两部分组成,工作在最高频波段(H-J波段)的组件内置于机身,中频波段(E-G波段)干扰吊舱可安装在翼尖、翼身等外部;可产生压制噪声或欺骗干扰信号,实施干扰敌方电子系统、信号雷达和脉冲信号雷达。当时,希比内电子对抗吊舱频繁的在苏-30SM、苏-34、苏-35S等战机上有体现,部署在拉塔基亚基地,主要功能是履行对空防御,实施对敌干扰,探测北约军队的雷达等电磁信号等。

克里米亚事件中提供多维无形的战场支援。俄罗斯指出,从2014年2月到8月,克里米亚事件经历了政治战、非常规战、混合战与常规战等不同类型的战争形态。为有效应对乌克兰军队构成的各种复杂战场态势挑战,俄军未局限于作战条令而采取了多样化的战术行动。其中,电子战部队广泛而有效的支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起初,在俄罗斯部队踏入克里米亚半岛实施保卫乌克兰军事基地前,半岛上的部队主要通过固定通信和有线通信手段实施指挥控制。俄军的电子战部队就当机立断的切断了岛上部队与大陆的联系,瞬间使半岛上的部队孤立起来。2014年3月,里尔-2、Lorandit、Infauna等电子战部队随俄军的大批地面部队通过海峡攻入半岛,对乌克兰部队实施更加猛烈的电子战攻击,支援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的大规模行动。与俄军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吞并克里米亚以及在顿巴斯冲突中更加依赖于电子战的广泛运用,俄军甚至将其定位为电子战的试验场。

装备希比内系统苏-34战斗机

顿巴斯冲突中试验全方位新型电子战。相对于其他的战争和冲突,顿巴斯事件中,俄军部署的兵力有限,对作战行动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发挥电子战作战效能,在边境地区大量部署电子战装备,如B-341V里尔-3电子战系统和Borisoglebsk-2电子战系统等体型较大的装备并未部署在乌克兰境内,而是在俄罗斯的边境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特别监控大队(SMM)透漏其观察到大量的俄制海鹰-10无人机在马克耶夫卡(Makiivka)通往顿涅茨克的上空频繁出现,该无人机一般载有里尔-3电子战系统,执行电子作战任务。为了在严苛的电磁环境下能实施行动,乌克兰军队不得不向西方求助专业培训,甚至借助美国辛嘎斯单信道机载与地面无线电系统。

在顿巴斯冲突中,敌对双方对电子战的运用十分普遍,反叛组织积极采取阻断敌移动电话信号、干扰敌军事通信系统与雷达等电子战行动,据报道,欧洲安合组织下辖的监控大队(SMM)S-100 Camcopter无人机(航程180千米,续航时间达6小时),常常受到干扰而被迫返回基地甚至坠毁。为此,俄军还大量培训当地代理人,以解决专业操作人员不足和地面力量不足的难题。通常代理人间接地执行电子战行动,有的甚至编入到反政府武装,为联合行动提供有效情报支援和通信干扰。在冲突中,俄军的电子战部队主要履行了干扰敌方无人机控制信号、GPS信号,干扰通信系统、电子引信的电子对抗设备等,并探测、锁定电磁辐射源。俄军在顿巴斯的电子战行动较成功,不仅使用了大量高技术、高机动的电子战大队,而且试验了电子战新战法,探索了大规模、多手段运用电子战支持作战行动的模式。基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顿巴斯等地区冲突中广泛运用电子战部队的经验教训,2017年,俄军面向全军颁布了新的电子战手册。

发展趋势

俄军认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是信息战,“非接触”将成为作战行动的主要模式,电子战武器将可以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媲美。自2008年制定了俄军改革电子战力量的计划(2008~2009电子战部队改革计划)以来,其电子战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积极壮大各兵种的电子战部队。当前,俄军的电子战力量中,既有专职电子战部队,也有各军兵种所属的电子战分队;既有空中(太空)电子战力量,又有地(海)面电子战力量,涵盖了战略、战役、战术层面。此外,俄军还希望经过未来10年的发展,凭借量子无线电领域的优势,电子战整体作战能力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越美军。

转自《军事文摘》”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