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正文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中美战略竞赛寻求全球技术领导力

2019-11-25 11:42 性质:原创 作者:Mulang 来源:chathamhouse网站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3. 全球技术创新对中美战略竞争的启示

作者:Jue Wang

中国的高科技行业(HTS)日益融入全球经济。除了具有军事和情报应用的技术(通常禁止外国投资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外,技术创新的全球化还将继续。包括私人和上市公司在内的众多参与者,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在这些电子技术的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HTS的较晚进入者(例如中国)而言,全球技术市场至关重要,因为它使中国政府和公司能够购买无法在家中开发和生产的先进技术。它还帮助国内开发商提高其技术创新技能和技术,以达到国际标准。中国参与者已采取积极措施来参与技术创新的全球化,包括:

  • 高科技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

  • 对技术公司和研发活动的跨境投资;

  • 跨界研发合作;

  • 国际技术科研合作。

这些行为中的每一项都为中国带来了技术进步。中国现在是几个世界领先的科技集团的所在地,并且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尽管如此,某些特点和中国的对外技术扩张的做法引起了争议,它已被美国正在进行加剧贸易战。

本章探讨了中国采取四项积极措施进行技术创新的全球化,并评估了每种方法的利弊。

高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

技术创新是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国际贸易的关键。从本质上讲,技术创新的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开发人员渴望将其技术尽快通过国际市场进行商业化。技术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双向”关系:国内技术能力决定出口和国际竞争力,而国际贸易则刺激技术创新。

中国国家统计局(NBS)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一直有高科技产品的贸易顺差。而且,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自2004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截至2017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总值为6,540亿美元,是第二大出口国德国的三倍多。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明显提高,给德国、美国和日本等传统高科技领导者施加了压力。但是,中国高科技产品的绝大部分仅在中国组装,这些行业的大部分利润流向了美国、欧洲和亚洲发达经济体的公司。而且,中国仍然依靠发达经济体提供更高价值的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

国外注册的专利数量是衡量出口经济体参与国外市场技术创新的意愿的有用指标。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并且还在继续增长。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在国外的创新者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与外国在中国的创新者提出的专利申请数量都以不同的速度增长。2017年,中国创新者的海外申请量达到59,282,而外国创新者在中国的申请量为161,512(见表1)。图1显示,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韩国瑞士英国和美国的创新者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多于其他方向。相反的趋势在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俄罗斯和越南等国家也是如此。这表明中国市场可以容纳来自发达经济体的大量高科技创新产品(价值可能更高);同时,中国的创新(价值相对较低)被传播到新兴和发展中平经济。

表1:按国家划分的外国专利申请数量(2017)

国别

中国在国外的专利申请

外国在中国的专利申请

澳大利亚

1,067

958

比利时

24

828

巴西

676

154

法国

109

5,890

德国

646

16,860

印度

2,582

330

印度尼西亚

492

12

以色列

78

992

意大利

35

2,408

日本

4,172

46,734

马来西亚

335

107

墨西哥

281

54

荷兰

41

3,708

俄国

917

221

新加坡

508

1,683

南非

558

86

南韩

3,015

16,581

瑞士

11

4,402

英国

1,078

3,121

我们

29,674

42,922

越南

535

30

世界总数

59,282

161,512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ND)专利统计2017年的年度报告和专利的年度报告统计2018,HTTP://www.sipo.gov.cn/tjxx/。

图1:2017年外国专利申请量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ND)专利统计2017年的年度报告和专利的年度报告统计2018,HTTP://www.sipo.gov.cn/tjxx/

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总额,主要是旅游业(包括旅游业和运输业)。但是,它在利用先进技术的几个服务行业中有贸易顺差,其中最大的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TC&I)服务行业。2017年,中国TC&I服务进出口总值分别为278亿美元和192亿美元;大多数交易都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领域。

尽管进出口都呈增长趋势,但中国自身的TC&I服务贸易部门仍存在很大争议。许多外国科技公司在中国遇到了严格的政治限制。例如,中国政府要求外国科技公司进行广泛的审计并分享关键信息;中国禁止了一些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包括Googl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YouTube。那些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经常面临来自本地公司的激烈竞争。这种限制可能有三个原因:(1)防止威胁中国政府权威和社会稳定的信息流通;(2)避免外国公司控制有关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敏感和/或关键数据;(3)保护国内公司。

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总额,主要是旅游业(包括旅游业和运输业)。但是,它在利用先进技术的几个服务部门中有贸易顺差,其中最大的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部门。

中国的TC&I服务提供商在海外参与方面有着不同的经验。在过去的十年中,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进入了国外市场。中国的两家本土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虽然仍主要依靠国内客户,但它们在东南亚,印度和中东的业务有所增长,包括先进的云计算基础设施,金融设施和社交媒体平台。此外,由于Musical.ly,Bydance和CashCash等少数中国科技初创企业正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因为国内市场由少数高科技巨头主导。

中国的电信基础设施提供商在非洲取得了成功,但是,它们在西方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障碍。美国政府已将中国电信公司中兴通讯和华为列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并对二者均施加了单方面惩罚。尤其是,随着“贸易战”的升级,美国政府在将华为列入交易黑名单后,禁止华为访问Google的Android系统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极高的惩罚,被视为该公司可能的“死刑判决”。美国还做出了巨大努力,试图说服盟国将华为排除在其5G发展计划之外。美国的倡导工作收到了不同的回应:与英国,德国,法国和韩国的行动相反,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决定禁止华为,而荷兰和瑞典等国家仍处于困境。

对技术公司和研发活动的跨境投资

具有远见和充足财务能力的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他们投资并进行研发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以创造领先的技术。在全球化时代,公司越来越多地从事跨界研发活动。他们在外国研发中心进行投资,并寻求以先进技术收购外国公司的股份。他们还承诺跨界R&d协作接合各种机构,涵盖了NEXT小节。

中国欢迎外国对研发的投资,因为它允许中国工人和公司获得先进的外国技术,并成长为全球技术创新网络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建立外资研发中心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海外企业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中国欢迎外国对研发的投资,因为它允许中国工人和公司获得先进的外国技术,并发展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获得了中央政府的认可并取得了许多成功案例,但由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以及国内怀疑外国公司从事网络间谍活动等问题,阻碍了个外国对研发的投资。此外,西方公司经常抱怨中国政府强迫他们将技术转让给中国合作伙伴,以作为获得营业执照的条件。这也是加剧中美贸易战的主要问题之一。频繁的投诉最终导致中国立法者通过了新的《外国投资法》,禁止强制性技术转让,但不适用于新法律生效之前签署的交易。此外,新法律仅禁止“行政机构”强行实施强制性技术转让,这给公司等非行政机构留有足够的余地来迫使技术转让。

国外的研发活动仅占中国研发活动的一小部分,而且其成本要高于国内研发活动。表2列出了不同所有权的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以及每10亿元人民币的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香港,澳门和台湾(HKMT);国外,2009年至2017年之间。

图2显示,中国企业在研发上的支出增长速度快于HKMT和外国公司,这支撑了国内研发在中国的主导作用。图3显示了国内企业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的主导地位,而外国企业的申请数量最近有所下降。此外,如图4所示,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HKMT和外国企业要申请发明专利要花更多的钱。并且这种成本最近进一步增加。可能是因为国外研发部门创造的专利具有更高的价值。总体而言,外国在华研发的空间相对有限。

表2:中国企业在R&D和发明专利申请上的支出(2009-17)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研发支出(人民币十亿元)

内资企业

234.5

296.7

449.7

543.7

630.3

710.4

771.2

852.5

942.3

港澳台资企业

31.2

35.7

56

67.2

77.2

85.2

94.8

101.4

111.5

外商投资企业

55.4

69.1

93.6

109.1

124.3

129.8

135.4

140.6

147.5

321.2

401.5

599.4

720.1

831.8

925.4

1,001.4

1,094.5

1,201.3

发明专利申请数量

内资企业




135,421

158,978

188,392

198,262

236,768

274,490

港澳台资企业




17,426

18124

20,661

21,507

22,581

24,272

外商投资企业




23,320

28,044

30,872

25,919

27,638

21,864




176,167

205,146

239,925

245,688

286,987

320,626

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研发费用人民币10亿元

内资企业




249.1

252.2

265.2

257.1

277.7

291.3

港澳台资企业




259.3

234.8

242.5

226.9

222.7

217.7

外商投资企业




213.7

205.4

237.8

191.4

196.6

148.2




244.6

246.6

259.3

245.3

262.2

266.9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关于2010-2018年研发活动的数据,可访问:http://www.stats.gov.cn/english/Statisticaldata / AnnualData /。

图2:中国的R&D支出(人民币10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关于2010-2018年研发活动的数据,可访问:http://www.stats.gov.cn/english/Statisticaldata / AnnualData /

图3: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关于2010-2018年研发活动的数据,可访问:http://www.stats.gov.cn/english/Statisticaldata / AnnualData /

图4:中国每10亿元人民币的研发发明专利申请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关于2010-2018年研发活动的数据,可访问:http://www.stats.gov.cn/english/Statisticaldata / AnnualData /

中国公司还积极寻求在国外进行高科技研发的投资,旨在从更先进的财务和人力资本以及更一致的商业和政策环境中受益。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发投资已流向欧洲、北美和中国的亚洲富裕邻国,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那些参与“一带一路”(BRI)项目的经济体,以色列,俄罗斯,土耳其巴基斯坦泰国和尼日利亚。最受欢迎的行业是半导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制药和生物技术,电信和数据科学。

在全球最大的2500家研发公司中,有438家是中国的。尽管大部分研发支出都留在中国,但许多中国公司已在国外建立了研发中心。华为最近在全球研发投入方面排名第五,并在欧洲设有办事处,以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但是,201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在海外的研发投资主要是对现有技术进行肤浅的探索,而不是促进根本性的技术创新。

获得技术创新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并购(M&A),这在中国公司中很受欢迎。目前,有许多拟议中的交易受到国家当局的审查。中国政府支持这两种形式的HTS海外投资。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是获取技术已经采取在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地方,而这些交易的数量在2016年达到顶峰,特别是在“技术,媒体和电信”(TMT)行业2012年之间飙升,交易ND 2018年初。

中国的收购浪潮引起了欧美政界和商业界的主要关注。他们担心,尽管对高科技公司的投资只占中国海外FDI总额的一小部分,但中国很快就会控制其HTS的很大一部分,这是其经济的基本动力。此外,一些中国公司投资或接触了西方公司,这些公司的技术或完整产品同时具有民用和军事用途,或者其产品出售给其他具有军事用途的生产线。这些行动使美国政府特别警惕,因为它担心军事对华的可能性。

2017年,中国在HTS的境外并购遇到了美国和欧洲的强烈阻力。2018年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战''特别针对中国的HTS。作为回应,美国的主要外国投资筛选机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加强了其对包括技术在内的关键战略部门的外国投资进行筛选和调查的规则和做法。在“贸易战”之前,中国已经是CFIUS的主要目标。毫无疑问,强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将使中国在美国HTS的外国直接投资更加困难。这也鼓励欧盟立法者加强自己的对具有重大安全影响的部门进行外国投资的筛选机制。新的欧盟外国投资框架旨在维护“与外国直接投资欧盟有关的欧洲安全和公共秩序”。中国跨界技术投资的政治影响已经升级。

跨界研发合作

中国公司还组织和参与跨界研发合作,这在中国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中国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计划》明确鼓励建立国际研发合作的``新平台'',包括``国际创新合作中心'',``创新园区'' ”和“海外研发中心”,汇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公司,行业协会,政府,投资者,研究人员以及法律和其他服务机构。实际上,自2000年代初宣布“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在鼓励和促进这种合作,这种战略带动了海外82个“中国海外技术园”的建立以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立。

中国海外技术园区最初是由中国政府在发达经济体的资助下建造的,并且往往由中国政府和东道国政府共同管理,尽管有时由私营企业来管理这些园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主动建立和管理这样的园区。最近的例子包括汉海投资公司(硅谷首家中美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剑桥创新园中国中心;中国比利时技术中心;汉堡中德创新技术交流中心;以及即将在海德堡举行的中德科技创新园。

同时,除中国科学技术部的初步认证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基地的业务事项均在当地组织。截至2017年3月,中国共有642个经过认证的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基地,从事各种研发活动并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研究产品。

跨界研发合作使中国创新者可以成为全球技术网络中更具建设性的一部分,并且在欧洲和北美的威胁似乎更少。例如,中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伊利与荷兰农业研究实力雄厚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一起于2014年在大学校园内建立了创新中心。该中心旨在探索食品加工和包装的新技术以及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的新科学见解。2018年1月,美国制药公司辉瑞(Pfizer)与中国合作伙伴Kintor签署了一项协议,共同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戴姆勒与中国汽车公司比亚迪于2010年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目的是共同开发电动汽车Denza,该公司最终于2014年12月推出。中国NIO汽车公司最近与德国制造商Continental AG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开发自行车管理系合作NG技术。

国际科学技术研究合作

这是技术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通常由政府,大学和/或其他研究机构发起的合作形式。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寻求与中国科学家进行国际技术科学研究合作的机会。习近平主席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主张与外国学术和研究机构合作,并认可“无国界科学”的概念。上面提到的许多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基地都是由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领导的,并拥有大量的自治权和财力。“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计划”明确鼓励中国研究机构参与国际“大型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不到两年后,即2018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方针,以帮助中国研究人员带头发起国际``大规模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并利用国内外的科学资源。这表明中国政府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方面取得独创性突破并成为全球技术领先者的信心和雄心。

除了传统的资金筹措方式外,中国政府还通过“千人计划”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在从国外招募科学家方面发挥了直接作用。这些计划向有才华的研究人员保证良好的薪水,研究经费和住宿。通过这些科学家,他们的新雇主,即中国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旨在与致力于最先进技术科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团体进一步融合。这些计划成功地吸引了一些科学家,大多数是中国血统的科学家返回中国。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国外的各种机构保持着隶属关系,因此扮演着理想的“桥梁”角色。

“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计划”明确鼓励中国研究机构参与国际“大型科学”研究计划和项目。

但是,一些科学家陷入了中美贸易战的交火之中,并被指控将关键技术从美国非法转让给中国。2018年8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向10,000多家机构致信,警告某些``外国实体''干扰美国的生物医学研究。19年4月,三名华裔科学家因与中国的未公开联系而被MC安德森癌症中心辞退;不久之后,埃默里大学开除了两名华裔遗传学家,原因是他们没有透露来自中国的资助。2019年1月,美国能源部禁止其雇员就接受来自中国的参加敏感'的国家实施的人才招聘计划的决定,该决定显然针对中国。中美之间的冲突已经扩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学术交流。2018年6月,美国政府将在美国学习机器人技术、航空和高科技制造的中国学生的签证期限从五年减少到一年。同时,由于与中国政府的关系,美国政府取消了几名中国知识分子的10年美国签证。作为回报,中国没有给白宫顾问迈克尔·皮尔斯伯里(Michael Pillsbury)签发签证,结果他无法参加2019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论坛。这些事件使中美技术科学研究合作的未来更加不确定。

中国崛起的全球技术创新的政治意义

中国参与全球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首先,它正在改变国家在技术创新全球化中的作用。当技术不再像现在这样统治着日常生活时,学者们已经提出,随着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国内外治理的范围和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国家的作用将减弱,并且将出现新的参与者和网络来填补治理角色。这反映了技术创新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但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中国政府在制定国家级技术政策和以技术为导向的产业政策方面仍然很强大。中国政府并没有失去权威,而是利用技术来增强自己的行政权。中国的国家技术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中国政府的强大政治基础和财政支持使许多科技巨头得以崛起和扩张。它促进了中国公司在国内外的研发活动。它有力地推动了外国公司在研发方面与中国公司合作,并将其技术转移到中国。此外,中国公司在国外HTS的境外并购通常得到中国国有银行的支持,否则就不可能有很多交易。

西方政府之间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不同程度的怀疑和不信任,特别是美国政府担心与中国的潜在军事冲突,而欧盟则将中国视为“蓄意的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中国大力推动国内技术进步和技术外发扩展,在美国和欧洲引起了不安。首先,欧美公司对中国政府对其在华业务的严格控制感到沮丧,特别是在技术转让,信息共享和运营禁令方面。其次,外国公司担心中国政府为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提供财政援助,这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竞争。第三,西方政府反对让中国公司在本国建立电信基础设施或提供互联网和通信服务,这主要与担心中国政府干预这些公司。西方政府对中国的政权持不同程度的怀疑和不信任,特别是美国政府担心与中国的潜在军事冲突,而欧盟则将中国视为“系统对手”。因此,他们深为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通过在西部开展业务的中国电信和信息公司入侵西方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用于其政府。尽管没有具体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在操纵外国数据,但上述怀疑和不信任足以说服某些西方政府禁止中国的电信和信息服务。尽管没有具体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在操纵外国数据,但上述怀疑和不信任足以说服某些西方政府禁止中国的电信和信息服务。

另一种政治含义是在相关国家/地区中建立一种全面的机制,以衡量与外国科技公司以及学术和研究机构合作的风险。欧盟目前正在努力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必须包括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他们可以准确地检测技术问题并从技术角度评估跨界技术合作的潜在风险。这将有助于确保技术创新中的正常跨境合作不会被超级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和竞争所劫持。

如上所述,技术创新的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有了适当的法规,跨境协作将大大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生产力。没有开放的合作环境,中国HTS的快速增长是不可能的。即使在华为受到美国政府的严厉批评之后,其董事任正非仍然对在过去30年中为华为提供设备,技术和咨询服务,并对“教华为如何走路”的美国公司表示感谢。他特别感谢那些努力与美国政府进行谈判,在华为被列入黑名单后继续与华为合作的美国公司。同时,大概是在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下,西方科技公司也可以从与中国同行的合作中受益。特别是在AI技术领域,鉴于其庞大的人口和市场流通量,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失去对像中国这样大的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因此,州和地区政府需要一种方法来准确衡量与外国科技公司以及学术和研究机构合作的风险,以使有益的合作不受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

此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跨界合作的重要条件是在国内外层面上对技术的开发、转让,利用和商业化的有效规定。这表明了中国技术创新全球化的进一步政治含义:技术治理。中美之间许多加剧贸易战的冲突都提到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美国担心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威胁到尊重知识产权的基于规则的全球技术秩序。相反,中国政府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体系不适合像中国这样的后期开发商。结果,中国政府建立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并力图推广其中一些作为替代性全球标准。

4. 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权力转移

作者:Yu Jie

介 绍

尽管中美贸易战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平息,但两国可能会继续积极竞争以领导全球高科技领域。美国政治精英与五眼国家领导人一起怀疑,中国备受争议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战略将挑战西方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结果,中国的技术力量以及其独特的一党政府机构,现在正在重塑全球技术和经济秩序。

在当前情况下,技术标准的制定在争取经济和技术至上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关键。虽然许多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讨论(即既有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竞争往往会导致战争的想法)都集中在美国和中国的军事和经济竞争上,但特朗普总统对中国技术的攻击标志着一个新的战线。这两个国家可能会发生冲突。

本章旨在研究中国在全球技术治理中的不断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技术治理中决策权所在的地方;中国在全球技术体系中的作用是如何演变的;最重要的是,北京成功推广其在全球技术治理中所偏爱的标准的关键是什么?

全球治理和技术标准制定

近年来,将技术标准制定纳入全球治理引发了学术界和政策界之间的激烈辩论。

全球治理包含“定义适当行为,促进合作并管理来自多个国家的国家与非国家行为者之间的差异的规则,程序和规范”。在中国领导人的眼中,制定全球治理议程是预测中国“话语权”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是测试其塑造国际准则和广泛采用的标准的能力。

多数发达国家决定技术使用的全球治理规则,并建立有效执行规范和程序的组织。其他公司参与者和非政府组织根据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机构偏好发起变革。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也共同为应对这一秩序而应对跨国技术挑战。

全球技术标准是技术体系发展的关键基准。寻求建立新的全球技术标准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这样做是为了发挥其影响力。除了制定和定义什么被认为是安全使用新技术之外,这些标准还可以消除混乱并降低跨国/跨界贸易和制造可能产生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一套清晰的技术标准可以被视为对整个世界的公共利益。

影响全球技术标准的竞争反映了各国对全球经济主导地位的平行渴望。表面上看,制定技术标准似乎是相关专家工程师和技术官僚在政治上中立的行为。但是,这场竞赛的实质是决定谁制定标准和相关立法以及谁遵循这些标准。

全球技术标准的制定往往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所谓的“市场准入方法”,它与领先的跨国公司的目标大体一致。垄断关键技术并不断创新的主要有影响力的生产商倾向于选择建立自己的全球标准并在全球推广。例如,华为及其有争议但经济的5G通信技术以及世界上大多数计算机使用的Microsoft Windows软件。

第二种方法是由国际组织建立的基于规则的常规制度。有两个主要的国际组织在制定全球技术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这两个组织都达成了广泛共识,并试图包括尽可能多的成员偏爱的标准。每个组织还主持一个简单的多数决策程序,以通过或拒绝提议的规范作为国际标准。这两个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私营部门成员的自愿捐款,不受公众监督。

在过去的十年中,各国政府已委派了一个国际私人部门机构作为标准制定机构。恩斯特认为,“发达国家仍然是主导者,而发展中国家在寻求确保全球资本流入的同时,面临着选择现行国际标准而不是本土标准的巨大压力”。

中国在全球技术治理方面与西方的竞争

中国不断扩大的国际影响力使北京不太可能继续接受由发达国家根据“华盛顿共识”建立并广泛实行的现有全球标准和体制。无论是谁领导中南海的中国政府,中国的地理面积、经济实力和自信心都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北京提出并实施对国际政治规则和全球技术治理标准的修改。

但是,中国不想完全修改全球技术治理,也不想接受现状。中国于1980年建立了国家专利代理机构,随后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到2001年,一些中国公司逐渐接受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所定义的规范,从而使该规范被加入WTO。

国家的作用对于建立科学技术部门至关重要。在2006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国家中长期和长期计划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打算到2020年,倡导建一个自主创新和‘创新型社会’的中国。

该计划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建立结合国内的自主标准。从北京的角度来看,专利数量和国家在建立标准中的作用证明了中国的创新成功。由于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中国在2017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WIPO国际专利申请第二名''。

中国不仅通过实施新的国家/本地技术标准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而且还有效地将其中一些标准作为国际化可行的替代方案。这些行动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一些惊慌。结果,竞争对手将这些视为修正主义(中国寻求改变现有权力结构的举动)。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批准了其自身制定的物联网标准,智能分组和资源共享(IGRS)作为联合的ISO-IEC标准。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在签署了“一带一路”,囊括倡议的邻国。并在ISO和IEC的框架下扩大和国际化自己的国家标准。

中国对全球技术标准的影响

北京大力推广自己的技术标准并没有被具有竞争技术的国家所接受。传统上,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一直是发达经济体所把持,而发达经济体在某些方面基本上是垄断。当技术标准被ISO和IEC接受并批准时,这些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有商业动机和遵守法律的义务。如果一家私营公司已经制定了批准的技术标准,则很可能会主导该特定领域。

尽管新兴的中国技术可能使人们感到有些不安,但基于中国本土技术的新的实质性全球标准将扩大全球公司和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并减少现有的技术标准垄断。

当前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在5G网络上的争吵可以最好地说明全球技术标准对竞争的影响。中国政府和企业认为,目前固有的全球技术标准属于少数发达且相对富裕的西方自由民主国家。这些标准可能不适用于中国和其他非西方开发国家。

北京在利用替代技术标准方面的努力也将要求跨国公司调整其进入中国庞大国内市场的战略。对于那些不愿接受北京偏爱的技术标准,但又依赖于进入中国市场来发展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中国领导全球技术标准治理的最大障碍是北京的强硬干预。这一障碍已经引发了激烈的辩论,例如最近关于华为及其5G网络发展的争论。

中国领导人的目标是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枢纽中心,到全球创新强国的长期理想的经济再平衡。这仍然是执政的共产党的绝对优先事项。北京正在培养可以推动中国技术创新的国家冠军,目的是利用国内供应商,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但是,这种不断增长的威力引发了北美和欧洲发达经济体的担忧。华为的5G移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家用白色家电、电动汽车和其他通信技术中。但是,使用华为的5G技术可能会在战略领域暴露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数据。许多西方安全部门都相信,中国政府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部分原因是利用华为和中兴等公司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如果北京要从事政治间谍活动,很可能会通过制定了最新的标准的中国高科技公司来进行。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政府的干预能否最终实现北京长期以来一直希望的技术自给自足。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与美国和其他实际市场经济体的方法大不相同,特别是在推动创新的政策上。尽管北京在财政上支持政府控制的科技企业,但华盛顿的放任态度确保了政府对商业部门的干预最少。

此外,与大多数自由主义者的经济学家一致,华盛顿认为政府应避免市场干预,而北京则强调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既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和一党统治合法化的必要前提。中国已坚决驳斥其主要经济伙伴和竞争对手的“强迫技术转让”指控。

中国自然会寻求发展“本土创新”,但是,通过采取措施支持本土企业,政府正在违反自由市场规范和WTO规则。例如,在“中国制造2025”倡议下,中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商之一的半导体制造国际公司获得了价值超过1亿美元的补贴。

结 论

在争夺全球影响力的斗争中,中国必须认识到,与传统战场相比,技术领域的优势要难得多。许多中国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行动提供了由少数富裕国家控制的垄断替代,但这些措施并不总是得到很好接受。

中国渴望成为技术标准制定的替代者和拥护者的愿望仍未实现。它丰富的创新人才是其追求全球技术至高无上的坚实基础,但加强对个人自由的控制可能会破坏它并阻止全球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愿望。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公司和相关机构并未试图颠覆现有的国际技术治理框架,而是遵循了国际标准化的规则。他们继续遵守当前的国际框架,并迅速扩大了中国在有关国际机构中的影响力。中国陡峭的学习曲线意味着该国现在精通技术标准化的趋势和欲望。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公司在技术标准化机构中可能比美国竞争对手有优势-不是因为中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而是因为他们对游戏规则的理解。

另一方面,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忽略了技术固有的活力。美国认为,通过将技术作为固定的目标而不是不断变化的过程,美国可以认为它可以阻止中国的技术并保持美国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这种有缺陷的做法无意间使北京有胆量提高技术标准并实现更大的自给自足。因此,中国的技术进步很可能会增强共产党的执政和监测手段,同时又在如何处理这些技术的同时引发更多争议,而不会引起对太平洋另一端更大的恐惧。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