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询价单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特种动态 > 正文

察打一体无人机与近距空中支援作战

2018-12-27 14:51 性质:转载 作者:张宇 来源:中国航空报
免责声明:无人机网(www.youuav.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捕食者”无人机在阿富汗被多次击落,生存能力值得怀疑  近距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CAS)是采用空中力量打击地面上...

  “捕食者”无人机在阿富汗被多次击落,生存能力值得怀疑

  近距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CAS)是采用空中力量打击地面上接近友军的敌方目标的空中作战行动,与地面炮兵支援、水面舰炮支援组成联合火力支援。近距空中支援最早起源于一战,最初采用侦察机或战斗机,二战前夕出现专用近距空中支援飞机,在二战后的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近距空中支援作战逐渐得到大幅提升。近距空中支援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一方面必须快速打击目标实现地面部队作战意图,另一方面必须对目标进行准确识别和精确打击,并控制杀伤范围以防止误伤友军和附带损伤,其核心要求是及时响应实时作战需求,快速抵达作战空域,准确识别小型、分散、机动甚至经过伪装的战术目标并及时投送合适的武器实施精确打击。

  “沙漠风暴”战役期间,1架海军陆战队OV-10D正在科威特城海岸线搜索目标

  大型察打无人机自伊拉克战争期间参加实战以来,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中的表现引人瞩目。美国空军对察打一体无人机的运用也引发各军事强国的讨论和效仿。本文梳理了美军近距空中支援平台的演变历程,并分析了察打一体无人机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中的优劣,为察打一体无人机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领域的后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美军近距空中支援平台演变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实施近距空中支援。此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实施近距空中支援一直是美空中力量的重要任务之一。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共出动歼击轰炸机完成了超过35万架次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约占飞机总出动架次的三分之一。虽然当时已有大量F-86“佩刀”等喷气式战斗机投入朝鲜战场, 而在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中表现出众当属A-1“天袭者”攻击机及在二战中就拥有着骄人战绩的F4U“海盗”战斗机等螺旋桨飞机。在越南战争期间,A-1攻击机以其良好的灵活性和战场适应性等优势依然在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V-10“野马”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则为美海军陆战队的地面行动提供了大量的直接空中火力支援和战术情报信息。1975年,A-10“雷电”Ⅱ攻击机正式服役,这款基于越南战争经验教训、面向欧洲战场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设计的飞机长期以来主要承担的正是近距空中支援任务。该型飞机在海湾战争中摧毁的地面战术目标甚至比其他所有参战飞机的总和还要多。

  MQ-9“死神”无人机在美军近距空中支援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军共执行了12500余架次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务,近距空中支援类任务占执行任务的比例大幅提升。在美军挺进巴格达的作战中,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行任务中约75%属于近距空中支援性质。由于美军方面占据了绝对的制空权,所以许多飞机都参与到了近距空中支援,包括A-10、F-14、F-15、F-16、F/A-18等, 甚至B-52战略轰炸机也被要求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察打一体无人机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中崭露头角。

  美国“捕食者”系列无人机最初的设计目的是提供战役战术级别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但在实际使用中,“捕食者”无人机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2002年,刚刚完成武装化的MQ-1B“捕食者”在阿富汗战争“蟒蛇行动”中发射AGM- 114“海尔法”导弹摧毁了一个加强的机枪掩体,这被认为是无人机首次应用于近距空中支援。根据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2002~2012年间,美军在阿富汗的近距空中支援任务越来越多地采用无人机完成。表1中列出了美克里奇空军基地统计的MQ-1和MQ-9在2013~2016年度发射的空地弹药数量,虽然这些弹药并不全应用于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但从相关报道中依然可以获知有相当一部分弹药应用于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且其比重呈上升态势。在利比亚打击伊斯兰国(ISIS) 的行动中,美空军使用MQ-9“死神”无人机后,美军在当地的友军——利比亚民族和解政府武装力量的伤亡大幅度下降至使用之前的四分之一,该无人机在利比亚70%的打击行动属于近距空中支援。

  通用原子公司的“捕食者”C无人机曾经是MQ-X项目的有力竞争者

  “捕食者”系列无人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实战表现预示了无人机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美国空军在2008年开始计划发展MQ-X无人机用于替代MQ-9, 其中就将近距空中支援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这款原计划在2020年前后装备的无人机拥有可与有人机媲美的高亚音速飞行速度, 续航时间可达12~18小时,远超A-10的6小时续航时间,并具备比现有MQ-1“捕食者”或MQ-9“死神”更大的武器挂载能力,然而美国空军又出于各种原因于2013年取消了该计划。可以看出,美军对专用近距空中支援无人机的发展总体上也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美军在近距空中支援领域 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美军地面部队对空中支援火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近距空中支援飞机如何发展却是美国空军现阶段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正如上文中提到的,美军近年来启用了大量的战斗机甚至是运输机改装成武装平台来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 按道理来说,如此丰富的作战经验支撑下,美军应该很清楚下一代近距空中支援飞机是什么样子的。但现实呢? 美军不得不连续延后A-10攻击机的退役时间,通过“精确交战”计划提升其作战能力。而对于下一代近距空中支援飞机,美国国会、国防部、空军、陆军始终争吵不休,各大军事机构各执一词。下一代近距空中支援飞机到底应该是有人机还是无人机?强调隐身还是全面的打击能力?需要强大的保障条件支持还是保障需求简单?这种争议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笔者认为, 这背后除了军兵种间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任务上先天的利益冲突外,与美国国防战略和现实环境的冲突也有一定关系。

  2013~2016 年度MQ-1 和MQ-9 发射的空地弹药数量统计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中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机组和空中待命要求

  单位小时作战成本

  自特朗普执政后,美国的国防战略重心发生了急剧变化。最新发布的《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指出“国与国之间的战略竞争,而不是反恐战争,将是现阶段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关系”。这意味着美国国防战略开始从持续了十几年的全球反恐战争转向传统大国间的大规模军事对抗。而与这种战略重心相对应的,是美军的技术装备代差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这进一步加剧了政府和军队高层的焦虑。因此出现F-35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的论调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的现实环境是否也随着美国国防战略重心的转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呢?不可否认的是,以传统大国间大规模军事对抗为前提,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将遭遇更高强度的对抗环境,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 世界大战级别的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更可能出现的斗争形势是代理人战争, 即美国扶持的地区大国级盟友与另一传统大国进行对抗。考虑到信息化条件对战争进展速度的推进作用,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代理人级别的战争中, 高强度对抗环境最多维持一周到10天, 在这个周期里,对抗双方的高水平技术装备将出现严重损耗,直到某一方无力再维持高强度对抗环境,战争将走向低强度对抗,作战以漫长的消耗为特点,而这一阶段将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出现常态化维持的情况,直至某一方承认战败为止。显然,美军目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在考虑如何赢得第一阶段作战场景,而忽视了第二阶段作战场景的特点,这个阶段正是美军近十几年来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作战的真实写照。作战双方在战场上没有明确的界限,战场上没有明确的敌对目标,目标出现以小、快、灵为特点,以对敌人有生力量造成牵制和杀伤为主。美军在阿富汗的失败印证了弱势方在面临敌空中优势情况下,这种袭扰消耗战术的有效性(苏联在阿富汗的失败也有同样的原因)。以“捕食者”系列无人机为代表的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以其出色的经济性和作战效率,可以有效的在低对抗环境下提供必要的近距空中支援能力。

  无人机在近距空中支援中的优势分析

  从近距空中支援的特点和无人机近距空中支援实战情况看,目前无人机应用于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相比有人机具有诸多优势。

  无飞行员伤亡风险。近距空中支援需要抵近目标作战,这使得己方飞机不得不面临敌方防空火力的威胁, 存在战损风险。以目前国内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来说,把一名飞行学员培养成为能够担负作战值班任务的飞行员,需要经过“三级五阶段”的培训(三级是院校训练、基地训练、部队训练, 五阶段是基础训练、初教机训练、高教机训练、改装训练、战术训练),培养周期在5年以上,经济成本更是无法计量。考虑到如此惊人的培养成本, 在任何情况下损失飞行员比损失飞机更加难以接受。无人机则摆脱了此类限制,彻底隔离了飞行员伤亡的风险。

  另外,由于近距空中支援任务天然存在的危险性,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的飞行员通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势必导致其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增高,无人机飞行员则无需面对这种压力,可以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下执行作战任务。

  更长的任务区留空时间。近距空中支援飞机有机场待战和空中待机两种出动方式,而空中待机是响应近距空中支援任务最快的方式。根据越南战争数据统计,一般的机场待战任务响应时间在40分钟以内,而空中待机则为25分钟,最快的只要5分钟。采用空中待机方式的前提是空中支援飞机需要具有足够的航时,而长航时正是现今察打一体无人机的突出特点之一, 未来攻击无人机的发展也必然不会放弃对长航时的要求。以MQ-9“死神”无人机为例,其续航时间达到了30小时以上,可长时间在战场附近空域待命,随时响应地面部队作战需求。而对于有人机而言,即使是以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动力的轻型攻击机,一般也只有数小时的续航时间,在任务空域待命的时间将十分有限;对于喷气式飞机而言,其遂行近距空中支援的有效任务时间甚至只能以分钟来计算。

  表2展示了同样的近距空中支援场景对不同类型飞机的数量要求,不难发现,无人机较长的留空时间优势, 可以有效减少后方机场待命轮换机组的数量,而在执行任务本身,无人机跟有人机相比并无区别。但值得注意的是,无人机的长航时特性必须要有相应的高可靠性系统设计作为支持, 否则长航时就成了一纸空谈。

  更好的经济性。根据DARPA的统计数据,美军作战飞机投下的武器有80%用于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在如此漫长而又零散的作战周期中,使用昂贵的轻型战斗机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对作战人员,特别是飞行员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经济上也是一笔巨大的消耗,而任何一架战斗机的损失造成的政治影响更是无法估量的。因此,美军大量启用了无人平台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任务,包括MQ-1B、MQ-9A在内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提供了有人作战平台无法提供的高性价比。柱状图展示了不同作战平台的单位作战小时成本,可以看到,即使是号称廉价高效的A-10攻击机,其作战成本也数倍于无人机。

  察打一体无人机 在近距空中支援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过往战例和统计数据上看, 察打一体无人机在近距空中支援作战中有较多的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 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实战化场景下、特别是对抗程度较高的实战化场景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

  过度依赖链路。参照当前的技术水平及可预期的技术发展趋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操作仍然需要采取“人在回路”的模式,由后方地面控制站的操作人员控制飞机的飞行和任务载荷工作。这也就意味着,当通信链路受到干扰破坏时,无人机就变成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自身安全尚无法保证,更遑论执行作战任务,而近距空中支援作战恰恰是一种对信息交互有着高度需求的作战模式。过度依赖链路将极大限制无人机的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应用。

  作战效能有一定不足。现役察打一体无人机均存在速度偏低、挂载能力有限、生存能力不足等缺点。速度偏低则任务响应速度会受一定影响, 挂载能力弱则导致可供选择的武器有限,难以有效打击不同类型目标。

  察打一体无人机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美国的“捕食者”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实战, 而欧洲、俄罗斯也不甘落后,纷纷开始研发自己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察打一体无人机在对抗环境下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尚有一定不足,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察打一体无人机必然能够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近距空中支援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